9月1日,无锡红豆国际广场建筑工地工会成立仪式上,46名农民工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无锡首位不拿企业老板工资的“职业”工会主席。工会主席“职业化”,职工怎么看,企业怎么想,工会组织本身又将产生什么变化?在无锡首位职业工会主席“满月”之际,记者就此与相关各方展开了一次对话。
|
站得住顶得住——工会主席身份转型
徐玲,就是此次当选的无锡首位职业工会主席。记者9月底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红豆工地上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协商国庆期间职工的加班安排。不断有工地上的工人来找徐玲,人人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徐姐”。
“每次听到工人叫我‘徐姐’,我都觉得很温暖。他们把我当自家人,信任我,支持我。”徐玲告诉记者,红豆国际广场工地上,共有8家企业的295名建筑工人,全部是外地农民工,清一色的男性。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工会组织建立起来,除了她这个主席,全体职工还从内部选举产生了6名工会委员,295名职工全部加入工会,成为会员。工资集体协商、职工福利待遇提高等也已经提上工会的议事日程。
徐玲是由崇安区总工会派选、并由工地全体职工选举产生的工会主席。她的工资由区工会发放,不拿所在企业一分钱,与企业也没有劳动关系。在来红豆之前,徐玲曾经在一家纺织企业当过11年的工会主席,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徐玲深有体会。“不拿老板的钱,说话硬气了,干起来放得开手脚。”
“工会主席处境尴尬,就必须打破‘生态链’,让工会主席实现身份转型。”无锡崇安区总工会副书记汤德政认为,工会主席不便维权、不敢维权、不善维权的根本原因,是工会主席由企业“出粮”供养,工会组织依附于企业而存在。职业工会主席的设立,解除了工会主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得住、顶得住,从而切实履行工会“保障职工权益”的职能。
要平等不要对抗——企业家思路转弯
对于徐玲这个“空降”的工会主席,红豆国际广场的建设单位上海四建方面一开始并不欢迎。在崇安区有关方面与其协商的过程中,有企业负责人就直接质问:“你们弄一个职业工会主席,是不是要站在工人立场上和我对着干?”在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多次沟通协调后,上海四建方面才勉强被说服,答应先试试看。
然而,仅仅过去了一个月,企业“深度质疑”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转变。上海四建红豆工地负责人曹集刚告诉记者,徐玲到来后,积极配合企业给职工进行法制、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培训,工地面貌焕然一新,给管理层解决了不少难题。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觉得有了个‘头’,有什么意见、建议都愿意通过工会与企业沟通,我们也通过工会这个中介把工人的心拢了起来,对大家都有好处嘛。”
当企业、职工在工会组织这一桥梁联结下,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站在一起时,工会就是二者之间的“润滑剂”。他们通过协调劳动关系,有效为职工维权,稳定企业职工队伍。而一旦权益得到保障,职工就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有作为不越位——工会主席“职业化”定位
徐玲告诉记者,工会法规定,25人以上的企业工会主席要由企业内部选举产生。像她这样的职业化、社会化工会主席,只能作为行业联合工会的负责人进驻企业开展工作。然而,仅仅一个红豆工地,就有七八家企业,员工流动性也很大,联合工会主席一方面要延伸进每一个企业,一方面也得守住工会组织的“本分”,不搞越位指挥,这个分寸不容易把握,政府也难以提供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推行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要与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基层工会主席职业化更适合在区域性、行业性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中推行。比如某一个建筑工地,或者单独的餐饮行业。”而这样的模式,对工会主席本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马 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