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 霍侃
昨日开始举行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让人们对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更添期待。《第一财经日报》获悉,今后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将有两大看点,在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格局的同时,农村金融有望获得更多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有望从针对涉农机构转向针对涉农业务。
|
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近两年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支农责任有望进一步强化。
运作已逾两年的农行股改有望很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知情人士透露,股改后的农行仍将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并将强化作用和责任,还要稳定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对于农行的市场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农村金融的主渠道之一,农行股改后需正确处理好服务“三农”和商业化运作的关系,不能“大小通吃”,而应抓牢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科技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规模较大工商企业在内的“三农”高端客户,同时应认真研究县域网点撤并后的服务功能问题,加大县域金融产品设计、推广力度。
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有望在支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伟认为,在业务范围方面,农发行可以逐步从粮棉油收购等产后业务,扩展到产前和产中环节。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员陈剑波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农发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中长期贷款,而农发行的资金来源多为短期,完全依靠自身无法满足中长期贷款的需求。
邮储行成立初定位于服务“三农”。一年多来,通过开展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邮储行探索资金回流农村的新渠道。知情人士透露,今后邮储行涉农业务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高伟认为,邮储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和网点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委托代理链条较长,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
曾在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农信社无疑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高伟认为,短期内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主力军的地位不会改变。
政策支持转向?
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离不开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知情人士透露,加大财政支持、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有望逐步落实。
目前,农信社营业税按3%征收,所得税中西部地区全面减免、东部减半。高伟认为,长期坚持农信社系统的这一税收优惠十分必要。
按现行税制,农业保险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农业保险仅限定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免税范围太小,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高伟指出。
财政补贴方面,目前仍以贴息方式为主。很多研究表明,价格补贴越高,需要贷款的农民越难以获得资金。陈剑波认为,从普惠制原则出发,贴息政策在实施时要作一些特殊制度安排,来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过去更多以金融机构是否专门服务“三农”,作为补贴和减免税收的标准。据了解,这一思路可能会有所变化,即以特定业务是否服务“三农”作为优惠标准。
陈剑波认为,这一思路的执行面临一些技术问题,需财政部对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作相应调整。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