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很少考察他们的经验,也不会简单地将他在某个公司3个月的实习经历作为他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考核他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一位建筑企业老总说。
“毕业生是把眼下的职业作为过渡,还是把其作为事业来追求,我们很容易通过面试看出。
”某家纺企业的经理这样表示。也有一些企业老总表示:“只要能力与素质达到企业的要求,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出努力,不论学历高低,我们都会考虑录用。”
中建五局党工部副部长帅兵向记者介绍该企业在选拔大学生过程中的标准,“我们主要偏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比如担任过学生干部、思想品质好、成绩优异、务实肯干,同时,对来自于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的生源,我们也比较欢迎。”
帅兵介绍说,名校的学生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时盲目选择,一来到单位,就不适应。今年,有几名名校的学生刚分到下面工地几天就要辞职,例如,他们招聘的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新进员工培训后,被分到某工地实习,该项目经理把这名学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决定亲自作为导师来指导他的工作,可他完全不能适应工地的工作环境,认为自己应该做更重要的工作,因此,安排的工作他不愿意干,找他谈话也无济于事,他宁愿回家跟父母卖盒饭,也不愿意再干下去了。
相反,一部分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学生,以及一部分来自于非重点大学,甚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毕业生,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例如,2006年毕业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专生,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勤学好问、扎实肯干,每天不辞辛苦,除本职工作以外,还把办公室卫生全部包揽起来。他的勤劳和努力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老员工们都十分乐意给他传授工作经验及知识。通过自身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他很快适应了岗位,并独当一面,经过两年的锻炼,他走上了商务经理的重要职位。
中铁电化局西铁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介绍,认可企业文化,吃苦耐劳,是他们招聘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急于求成的大学生他们不欢迎。这家企业招聘的某本科生,2003年参加工作,一开始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就当了测量队长,没多长时间后,他认为自己不能一辈子从事测量工作,向项目部提出更换工作岗位。随后他被调至项目部商务合同部,从事合同预算工作,一年后他干得也不错,但他又认为自己不能一直做这项工作,随后经自己申请又调到社会企业,现状况一般。由于他太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导致他并未把某一工作做精做实,最终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国有企业特别希望新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能立刻胜任工作,“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希望他们敢想,能力比我们强。”北京市科委下属某单位项目开发部的经理王静急切地说,“真是恨铁不成钢,今年新招聘来的搞电脑硬件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王新工作快一年了,工作中就像个物件,支支动动,拨拨转转,脑子根本不想工作当中的事儿。”王静说,“我连续三年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像他一样!发愁!”记者随即问王新,为什么会这样,他回答说:“我的计划是准备明年考研,考不上再考虑在这家企业扎根问题。”
王静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很有普遍性,河南永煤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申顺更说得更为明确,他说,永煤当前最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学习、钻研;有良好的融合力和沟通能力。
企业更青睐能定心工作的人。一位通信企业老总分析,中等能力的学生,其实很有培养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针对其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定向培养。而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看到好的企业和发展机遇,就会立马跳槽,对原来的企业没有“感恩”之情。那些频繁跳槽的大学生稳定性差,企业是不会留用的,因为他们对企业缺乏忠诚度。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的特点是“不能带来效益的大学生毕业生,不管多优秀,一律不要。我们愿意要那些对自己的专业很自豪,不提与自己专业工作不相干的要求的人。”北京某彩钢厂总经理气愤地向记者叙述最近陆续解聘的3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他说,这三位大学毕业生都是全国重点学校毕业的,但没用,整天端着架子空喊职业道德,工作快一年了,跟与他们同一个岗位的没学历的人比,能力太差,人家虽然没学历,但能推销产品,有一个人半年给车间赚了5万元。“你说,我应该留谁。”
民营企业很注重大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学历。但调查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积极学习、沟通、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
一家制造企业的多总介绍说,一些大学生往往对工资和待遇期望较高。据他们了解,不少刚工作的大学生将月薪定在1200元以上,尽管今年有所降低,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偏高。在其他待遇上,不少大学生对企业要求多。比如,一个学财经的大学生刚来一个月,安排他去陕西一个月谈一个项目,他拒绝,理由是女朋友在北京,他反而要求企业“人性化管理”,双方很难沟通。
“其实,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大学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是否能清醒地给自己一个定位。”多总说。(记者张敏)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