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0月11日电 题:科学发展富藏乡——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诺西村的变迁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
68岁的藏族老人知史央宗穿着崭新的藏装,坐在侄子的轿车里,准备去县城的三星级酒店参加村里年轻人的婚礼。
她感慨地说:“以前哪敢想在大酒店吃饭,有点青稞面能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买了各种家电,而且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有了保障,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知史央宗从小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诺西村。这里海拔33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10多年前,诺西村还是个贫穷的普通藏族村庄,全村2998人,仅有一半左右的劳动力。村民们成天辛苦奔忙,主要经济来源靠砍伐山上的林木和种植青稞、土豆,却没有多少收入。到1996年时,村里的多数人家还没有像样的住房,依然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
“我家现在种大棚蔬菜、养猪养羊,与砍木头相比,这样挣钱容易多了!”知史央宗笑着说。从1998年起,国家决定停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诺西村的村民走到了十字路口。
斧锯声逐渐消失后,迪庆州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香格里拉在迪庆”为主题,对外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香格里拉机场,修通了各主要景区公路,建成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虎跳峡、独克宗古城等景区。同时还大力发展宾馆饭店,使星级饭店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60多家,旅行社也从3家发展到上百家。
迪庆旅游业带动了饮食业、娱乐业、运输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迪庆也开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
位于香格里拉县城和普达措国家公园之间的诺西村,也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会。村民们跑运输、做生意、搞旅游、种蔬菜,并外出到大理和昆明等地打工。
七林央宗是诺西村的村民。她听说县里的一些乡镇靠种植大棚蔬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就马上去取经,并将这项技术带回了村子。依靠农技人员的帮助,宽敞的大棚很快建起来了,原来地里种的青稞、土豆变成了大棚里的白菜、油菜、辣椒、黄瓜等时鲜品种。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入提高了两三倍。一些原本不太积极的村民见到有这么好的收益,也纷纷种起了大棚蔬菜。
村民们积极引进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并采取“项目投资+贷款”和“自建基地+农户”的办法,按照市场需求扩大销路看好的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同时村里近半数农户搞起了养殖业,养猪养羊养牦牛,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诺西村终于开始由贫转富。为保证所有村民都能脱贫,村党支部建立了“手把手教、手拉手帮”的扶贫制度,由村里的党员和致富能手对口帮扶贫困农户。如今这些贫困户绝大多数脱了贫,个别孤寡老人也得到了妥善照顾。
如今的诺西村已经成为香格里拉县有名的蔬菜、畜牧业基地和准“小康”村。村里大半人家盖了新房、置了家电,村民每家每年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一些致富能手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近半数村民买了摩托车,有的村民还买了小轿车和卡车。
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诺西村还注重发展教育。近年来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另外还有多名学生走出高原,考入省内外的大中专院校深造。诺西村的村民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
村里党员的数量也迅速增加。现在全村共有86名正式党员,还有15名预备党员,其中的20多人都是近两年内发展的。一些老党员还出面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办起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吸引了一大批人参加。
诺西村仅仅是一个缩影。最近5年,迪庆州GDP年均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居前列。2007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及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5%,财政总收入实现4亿多元,同比增长41%。
面对诺西村的巨大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七林拉姆激动地说:“以前靠砍木头并没有使我们富裕起来。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今后一定会更富裕。”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