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汽车公司1988年发行的原始股票
10月9日,秋意正浓。
上午10点,早盘刚刚开始,位于五道口的首创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已挤了不少人,放眼望去,一丛丛白发中夹杂着几个黑脑瓜顶。昨晚央行刚刚出台降息新政策,不少股民交头接耳,正热烈地探讨着大盘的走势……
炒股,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如今成了众多市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的大事儿。有外电报道:过去中国人见面最爱问对方“吃了吗?”股市行情走热,这句口头禅已经被很多人自然地换成“今儿涨了跌了?”
时光倒退20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还不知道股票为何物呢。
此后股市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突飞猛进。
当年,金杯汽车公司在国务院机关大院推销股票,1天只有4个人问津。如今,股民购买股票趋之若鹜,1990年到2007年,申购新股的平均中签率仅仅为万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个人才能有一个人幸运中签买到1000股。
中南海 摆摊卖股票 见证人:李幛喆 那时记忆:1988年股票还是新生事物,曾经在中南海西侧的国家机关大院摆摊推销金杯汽车股票,一不留神上了人民日报……
52岁的李幛喆曾经是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信息处的官员,尽管鬓发已苍,但西服革履,依旧挺拔俊朗。面对记者,他一边摆弄着足有半本杂志那么大的金杯公司原始股票,一边兴致勃勃地回忆20年前那件引起轰动的“中南海卖股票”的趣事。“我们就像街头的小商贩,摆个地摊吆喝着卖起股票来了。”
上世纪80年代末,股份制改革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在国家体改委的一次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议上,沈阳金杯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咨询可否到北京卖金杯股票,领导也没有明确说可以还是不可以。但当时给金杯公司的感觉是可以试试。
时间没过多久,金杯公司的人还真找到了位于中南海外西侧的国务院下属机关大院来了,开始了投石问路的发股票举动。
“1988年9月8日11点,趁开饭的时间,我帮金杯公司的人把招股章程贴到了机关食堂门口,下午2点,就在机关办公楼的过道大厅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开始卖股票。”那时很多人根本搞不清什么是股票,大部分经过的人连脚都不停就离开了。一个小时过去没有卖出一股。实在没有办法,他们便主动上前给行人解释,如果买了股票一年有16.5%的利息,另外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益,但好话说尽,还是没能打动一个人。
“想想也是,那时候人们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比如我吧,一个月才挣70多块钱,怎么舍得花100块钱买一股股票呢?而且还摸不清底。”场面实在太尴尬了,最后经管司的一名处长救了驾,掏钱买了1股。李幛喆透露,现在该处长已成为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层领导。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逗,大概下午4点来了一个小伙子,二话不说,打开包拿出一捆捆的钱,全是10元一张的,足有1万元。“当时我都看傻了,第一次见这么多钱,也是第一次看见万元户。”李幛喆咂着嘴说。“全买了,100股。”小伙子说,“我要出国了,这些钱闲着也没用,干脆买股票得了。”李幛喆算了算,1992年金杯股票上市,股价最高到过17元,小伙子手中的股票那时出手能卖17万元。
“那天加起来只来了4个顾客,卖出10300元。”可李幛喆没有想到,两天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新闻联播”节目和人民日报居然报道了这件事,题目是《中南海里卖股票》。“其实报道没有写清楚,当时的国家体改委根本不在中南海里,而是在西安门的机关大院。”
阴差阳错,这篇报道却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用现在的话说,它成功地炒作了一回。“美联社的、共同社的,一大堆外国记者追着要采访我。全国各地的工厂企业也给我打电话,都要到中南海卖股票。”
一时间,大小公司纷纷发行股票。为了方便交易,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紧接着,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中国股市的大幕就这样拉开了。
“从20年前的"中南海里卖股票"的一场风波,到如今中南海的领导们每天都关心股市行情;从20年前股票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供不应求,这巨大的变化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层层推进。”李幛喆感慨道。
三万元 炒股赚十倍 见证人:张帅 那时记忆:1995年趁着第一次股票热入市,本金3万元,目标是到5万元买辆北京212越野车,没想到一年下来赚了两辆捷达的钱……
1990年12月,上海、深圳出现了证券交易所,一位退休老股民在日记里写道:“除了挣工资,买股票居然也能赚钱。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我希望这样的事也能发生在北京。”
1993年,邓小平视察后不久,北京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京城的市民也有机会购买深沪两市的股票了。
股民张帅就属于第一批弄潮儿,他进入股海的动机很简单。“那时我就想买辆车,可是自己所有的银行存款加起来只有3万块钱,当时连买个北京212都要5万多呢。想赚钱,进股市呗。”
当时的交易所里居然只有一台电脑,股民排大队操作交易。可即使这样张帅也“发”了。一年下来,3万元神奇地变成了32万元。他直接花15万元买了辆捷达,这让街坊同事们很眼热。“吃大锅饭时,人人看起来都一样,说的话也一样,挣的钱也一样。而股市让我特有成就感。”张帅透露,他去年又换辆奥迪A6,同样是用炒股的钱。
原来股市 不是只赚不赔 见证人:刘明 那时记忆:2007年4月成为新股民,股票价格一度翻番,而最终在下跌中忍痛割肉。但自认学到了市场经济的知识,增长了风险意识。
裤头,T恤,满头乱发;屏幕键盘,十指翻飞。刘明是自由撰稿人,平时自由时间多了,去年一不留神也成了股民——2005年下半年,A股迎来了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中国人开始前赴后继般地冲入股市。
4000点、5000点,股市涨疯了,小刘也乐坏了。“没过多久,我投进去的钱就翻番了。”说起那段激情岁月,小刘的眼里忽然有了光芒,他每股7.18元买进的丝绸股份,几个月后以19.93元的价格成功卖掉了。“股票天天涨,比头发还快。”
真是世事难料,2007年还没过完,小刘就笑不起来了。10月9日他在11.47的价格买进了1000股丝绸股份,本以为抄到了底,谁知刚买就跌了,10月12日,刘明又补进了500股,但是这只股还是不住的跌,慌了神的他在10月底以8.7元的价格,割肉出逃了。
下跌,下跌!2008年9月,上证指数一度跌至1800点附近。与刘明相比,更多的股民现在是深度套牢。一时间哀鸿遍野。“原来股市不是只赚不赔啊!”不少新手股民感叹,弄不清股市是印钞机还是割肉机。
“我从这次赔钱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至少,我知道了股市有风险,也懂得了很多市场经济的知识。下次我一定不会败给它!”小刘忿忿地说。像小刘一样,许多股民都对股市又爱又恨。
生活志 -1994年末,北京市开户股民达20万户,1997年末各类投资者超过120万户。
-1996年,本市城镇居民平均每户拥有股票775元,占家庭金融资产的1.94%。
-2007年4月到10月间,股市开户人数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白领、退休人员、家庭妇女纷纷投身股海。每天新开的股票账户数达到30万左右。散户投资最多时曾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
-2007年,中国股市涨幅位于全球第一;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经超过其GDP的总值,成为全球第四大证券市场。
-亚洲周刊把2007年封面人物授予了中国1亿股民,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留声机 -怎么看都像到了过去的天桥
股市初期股民什么人都有,工人、国家干部、做小生意的、退休老人,像赶集一样热闹。每天还没开市,人们就挤到交易所门口,好似早年间到粮店排队买粮,其实就是为了抢个好位置。
-“一股工行比一斤肉还便宜”
2007年散户积极入场。由于吃了前几年套牢的亏,散户现在买股更喜欢买低价的,便宜。于是有了“像挑白菜一样挑股”等说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买进中石油
2007年11月中石油上市,受到狂热追捧。冻结资金总计3.37万亿元,创出新的A股发行冻资纪录。开盘后,中石油股价从16.7元冲高至48元,此后一路掉头向下。目前已跌至11元左右。一时间哀鸿遍野。
-带头大哥777
一位编造高深背景、自诩为股神的骗子。然而他在博客中编织的美丽谎言,却让怀着发财梦的众多股民趋之若鹜。“听我的,没错的!”,带头大哥虽然倒了,然而这样的“黑嘴”语言却还在股市中发挥着作用。
-“盒饭没少吃,K线没少看,忙活半天,净交手续费了。”
许多没有经验的股民忙于追涨杀跌,折腾得够呛,但细算下来没赚到钱。(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