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互联网应用大国之后,未成年人特别是乡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迅速增加。面对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现象突出、适合未成年专属网站缺乏、未成年人上网目的仍是娱乐消遣等现实情况,各地纷纷通过开展"网脉工程"、"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文明上网宣教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2007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今天正式发布。
调查主要针对9至16岁的初高中学生,同时兼顾老师与家长,按照城市与农村、发达与欠发达以及不同区域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0省市的26个市、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时间从2007年9月始至2008年5月结束,调查除采取传统的问卷方式外,还邀请了部分社会学、统计学与青少年和网络专家参与调查研究和分析。调查内容涉及未成年人对网络的运用行为、基本态度和发展建议三个模块,包括未成年人网络应用各方面。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上网已非常普遍,85.6%接受调查的未成年人都运用过互联网,66.70%的受调查未成年人一般一周上一次网以上,七成未成年人每次上网时间在2小时左右及以下,以家为上网地点的城市未成年人的比例(75.50%)明显高于乡镇未成年人(39.70%),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高达34.50%,上网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学习求知、了解时事、完成作业和交友沟通,分别为58.50%、11.90%、10.30%、8.80%和6.00%。
值得关注的是,在诸多网络行为中未成年人最注重网络交往,选择及时通讯工具、建立博客等“聊天”比例占到20.10%,聊天交流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交流感受、结交朋友、打发时间,比例分别为44.60%、19.00%、14.00%、6.30%。调查显有73.10%曾经玩过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的首要目的是放松(69.10%),其次是为了打发时间(11.20%)。从未成年聊天、玩网络游戏目的上看出,大部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因此选择用互联网放松心情,同时说明受调查未成年人存在孤独寂寞的感受。
值得欣慰的是,未成年自护意识日益增强,上网未成年人中虽有57.80%通过网络结交朋友,但多数人都表示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网友,只有17.90%的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玩网络游戏者也在注重合理控制时间和频度,一周左右玩一次网络游戏的人所占比例最多,达到总人数的36.51,每次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及以内的占55.00%。
调查表明,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课堂教学以外求知的重要渠道,未成年人最愿意了解和学习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和书刊,分别占到27.17%和23.18%,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的比例达到47.40%。在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当中,除收发短信息,下载彩铃(炫铃)等外,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是“用手机下载图片、音乐等”(44.00%),使用其他业务如“无线下载应用”、“手机邮箱”分别占18.50%、16.20%。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日益降低,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急缺,未成年人互联网资源、内容和服务的缺失,使未成年人暴露在一个成人化的网络环境之中。这一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中的客观现实,也不能满足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和期望。亟待有关方面加强认知教育,提高网络素养;在学校及青少年宫等活动场所建设更多未成年人上网实践基地;需要加快未成年人网络内容建设,打造适合未成年人上网的专属网络平台;增强各类公众网站保护未成年人的自律意识;完善各项机制,向他们推荐绿色健康的上网技术手段和产品。
这次调查是由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央文明办、中央外宣办、教育部、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指导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同实施完成,是我国继2006年以来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开展的第二次专项调查。
据了解,九部委指导实施的“网脉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联合20余家网站推出了一批适合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优质内容;编辑出版了未成年人的上网导航手册《网脉导图》;学校、青少年宫等建立了一批未成年人公益上网实践基地,在天津、湖北、广东、湖南、贵州、新疆等地开展了网脉工程地方行活动。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