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侵袭下,美国银行业经历寒冬。然而,当昔日风光无限的银行业巨头低下头苦求“救命稻草”之时,一些扎根于社区的银行却在享受着“冬天里的一把火”。
美国《华盛顿邮报》说,由于对银行巨头的信心丧失,美国储户正源源不断把存款从大牌银行“搬”到这些他们感觉更熟悉的社区银行。
储户 寻找“安全感”
今年来银行业不断传出坏消息。尤其是过去一个多月来,老牌银行频频传出破产或者遭收购消息,让储户琼·加斯金斯心里发毛,再也坐不住。
加斯金斯9月17日早早赶到美联银行马纳萨斯分行,取出存款。接下来8天中,她随身带着一只装有1.9万美元现金的小铁盒上下班,同时苦苦思索如何安置这些资金。
最后,她选择了一家总部位于亚历山德里亚的家族银行“伯克·赫伯特银行”。几天后,加斯金斯又通过一张2.3万美元支票将存款转入这里。如今,她准备等其余存款到期后,将余下20万美元存款全部转过来。
“我感觉安全多了。”几天后准备见这家银行总裁的加斯金斯说。
事实上,加斯金斯知道自己在美联银行的存款某种程度上能够得到保障。根据美国政府救市计划,储户在银行最多25万美元存款将得到担保。不过,直觉还是让她选择换银行。
《华盛顿邮报》说,当金融危机严重动摇储户对金融系统信心时,人们正开始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存款从一家银行取出,又存入一家他们认为更熟悉、更安全的银行。
虽然这种“存款搬家”现象还没有确切的总体数据印证,但“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发言人克里斯·科尔介绍说,美国大约7000家社区银行中,多数报告近期存款流入量激增。以资产16亿美元的“伯克·赫伯特银行”为例,仅过去两周,银行新增存款额达到4500万美元。
“这种(危机)时期,人们觉得应该把钱放在更近的银行,那里有邻居,还有熟悉的贷款经理,”科尔说,“总之,一个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地方。”
银行 “守旧”风吃香
“存款搬家”出于储户安全感的需求,而社区银行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来源于曾经被业界视为“守旧”的经营理念。
以“伯克·赫伯特银行”为例,总裁亨特·伯克管理银行的方式和他祖父的祖父1852年创建这一银行时几乎没有差别:董事会成员每周四下午4时准时开会;不打广告,直到客户自己上门;客户申请贷款,必须满足最低20%保证金标准;贷款经理会实地走访客户住处,确保估价与现实相符。最重要的一点,银行里没人考虑过尝试曾经风靡业界、利润丰厚的次级抵押贷款项目。
“我们只做我们了解的事情,没有人懂那些东西,”脸上留满胡须、容易让人以为生活在上世纪的伯克解释说,“我们看上去有点呆板和单调。”
《华盛顿邮报》说,眼下这一非常时期,这种“呆板”和“单调”着实吃香。总部位于麦克莱恩的“卡迪纳尔银行”也属于这类受益银行。
“简直疯了,我们看到人们不断带着其他银行的支票到我们这里说,‘我要开个户,就今天’,然后你一看那支票,上面写着150万美元,”“卡迪纳尔银行”总裁伯纳德·H·克莱因伯格说,“太爽了,这些都是危机爆发前你看不到的现象。”
克莱因伯格认为,自己的银行已经拥有140年历史,经历过风风雨雨。正因为长期以来从事风险不大的基础业务,银行才能在金融风暴中保持稳定。
“我们用储户钱所做的事情实实在在,是在社区的最基本投资,”他说,“我们没有卷入那些伤害了华尔街的性感金融产品。”
心得 “大”不一定好
过去几年中,美国银行业兴起并购潮,迄今已经造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3大银行业巨头,它们掌握的存款金额占美国所有存款额的40%。
储户迈克尔·萨瑟兰切身感受了这轮并购潮。几年前,他在一家小型社区银行开户,但这家银行不久后被另一家银行并购,后者又被并入美联银行旗下。
萨瑟兰一度认为,作为美联银行储户,他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存款安全。不曾想到,近期传出银行破产,正与花旗谈判收购事宜。
“我觉得把多余的10万美元资金放在美联银行不好,”他说。前往银行提出取款要求后,经理一直试图打消他的疑虑,但萨瑟兰坚持取钱。
“他们告诉我,现金取款有5000美元上限,这种回答就是人们紧张的原因所在,”他说。最终,萨瑟兰取出5000美元现金,剩余存款以支票形式拿走,然后全部存到了“伯克·赫伯特银行”。
“‘伯克·赫伯特银行’让我觉得宽慰一点,”萨瑟兰说,“他们说最大不一定最好,我现在确实这么认为。一个可靠的社区银行不会向外扩张。”
谈及社区银行和华尔街银行的另一显著区别,“伯克·赫伯特银行”总裁伯克说,他们这些所谓的高层管理人员拿不到天文数字般的年薪,也没有住在豪宅中。廉价与扎根实际,是他们赚钱的法宝。
“区别是,我们干这一行着眼于长期,”他说,“我是说长期。”
现年83岁的银行董事会名誉主席、伯克堂兄戴维·伯克说,他们预见到华尔街危机迟早会来临。如今,他们的感觉就像是在玩电脑游戏《罗马战争》。“安全地站在岸上,看着你对手的船只在海上着火,感觉真奇妙。”
徐超(新华社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