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上7:00,江苏省太湖劳教所习艺楼二楼人头攒动,江苏省劳教场所第三届文化月成果展示活动歌咏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台上“演员们”激情演唱,台下观众们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应邀担任评委的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一级演员韩丽,赛后点评时连声称赞:“劳教人员表演非常投入,部分节目演得非常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为期两天的文化月活动成果展示期间,江苏省劳教所还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表演、书法绘画器乐才艺展示、心理趣味运动会、文化建设图片展评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了劳教人员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劳教人员的文化生活,营造出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矫治氛围。
其实在江苏,文化月活动早已成为一项制度。从2003年起,江苏省劳教局将每年4月份确定为全省劳教人员文化活动月,并结合社会形势和教育矫治需要,每年确立不同的文化活动主题,实现了文化月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他们还及时搜集、整理文化月活动的优秀成果,每两年举办一次对外集中展示。
据统计,2003年以来,江苏省劳教场所累计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书市进所、读书沙龙、体育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创作、技能比武等活动达200多场(次),吸引了近10万余人次参与。
加强基础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开展文化活动,首先要有基础设施作保障。多年来,该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投入,大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场所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人、陶冶人、激励人、塑造人。
2003年初,江苏省劳教局党委抓住全省劳教场所布局调整这一契机,按照司法部提出的校园化、花园式的环境建设要求,把所区文化设施作为场所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2005年,他们又适应劳教管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封闭式管理体现军营化、半开放式管理体现校园化、开放式管理体现社区化”的环境营造思路,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的配套设施,为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全省劳教单位都已配备了先进的电教中心、演播厅、计算机培训中心、多功能教室,运动场地都建立了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每个大队还设有棋牌室、乒乓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视室等。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营造体现单位特色、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底蕴的矫治环境,是江苏省劳教场所加强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地处太湖之滨的省太湖劳教所,利用湖光山色、风景优美的独特优势,做足做活“山水”文章,建造了湖岸牌楼、亲水码头、湖滨小公园等人文景观,营造出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环境,实现了矫治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巧妙融合。省女子劳教所针对女性劳教人员爱美恋家、情感细腻的特点,分别以“阳光苑”、“绿茵苑”、“书香苑”等寓意清新的名称命名劳教人员大院,用心乐坊、心原居、爱心园等充满人性化的名称命名劳教人员宿舍,舍内墙壁画有山水、四季风景、乐谱乐器等图案,床单被褥统一换成浅绿色,设计悬挂个性床头牌,使一个个冰冷的宿舍,变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家”。
此外,各劳教所立足实际,绿化、美化、亮化院落环境,采取传统“上墙”的办法,赋予硬件以生命,设立文化墙,树立雕塑,种植绿草花卉,设置主题灯箱,悬挂、张贴富有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字画作品、名人名言、宣传标语等。通过营造恬静雅致的文化环境,帮助劳教人员愉悦身心,柔化性格,陶冶情操,增强矫治信心。
开展文娱活动活跃文化氛围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娱活动,是活跃所区文化生活,调动劳教人员改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江苏省劳教系统贴近教育矫治工作实际,贴近劳教人员个性需求,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开展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劳教人员在活动参与中放松心情、接受教育、得到启迪。
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月活动,全省劳教场所都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以读一本好书、一次主题演讲比赛、一场文艺演出、一次书画才艺展示、一次体育竞赛活动为主题内容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以乐促教。
除固定的文化月活动之外,全省劳教场所利用元旦、春节、“五·一”、母亲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结合民俗特点和应时性教育,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娱活动。省女子劳教所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劳教人员开展制作一张贺卡、书写一封家书活动,对探亲回家的劳教人员,则要求她们帮父母洗一次脚,增强了她们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他们还抓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省开展了“大爱无边、同舟共济、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全省劳教人员先后向灾区捐款达10万余元。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组织劳教人员收看奥运比赛,弘扬奥运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拓展文化内涵,彰显所区文化特色,是江苏省劳教系统加强文化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近年来,他们坚持把所区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引导,逐步转变劳教人员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定势,进而实现以化化人的目的。
比如,他们针对劳教人员情感缺失、责任感淡漠等特点,推行了感恩、责任、诚信、生命意识教育,引导劳教人员明是非、知荣辱、会处事、懂感恩;针对劳教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行为偏差以及人格缺陷,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劳教人员学会心理调节,改善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和谐。针对劳教人员缺乏谋生技能的特点,开展自主创业意识、自主创业能力培训,加强所外试工和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努力为劳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创新文化载体搭建活动平台 创新文化载体,搭建所区文化平台,是江苏省劳教机关加强文化建设的又一着力点。
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宣传劳教人员矫治生活,及时登载国内外重大新闻、文化资讯和科技知识,帮助劳教人员获取新知、增广见闻、益志博德、感悟人生、重塑自我。目前,全省劳教场所都创办了所内报纸、所内刊物,办报最长的已达23年。这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所内小报,被劳教人员称为“改造路上的良师益友”。
互联网络是新时期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2004年,省劳教局党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2400万元,目前已在全省劳教场所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数字化教育中心,并在每个劳教人员宿舍安装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教育中心不但可以及时转播、录制央视《法治在线》、《百家讲坛》、《心理访谈》、《法律讲堂》以及省市电视台的优秀节目,劳教人员可以随时点播观看,而且还可以组织劳教人员收看自主创作反映矫治生活的电视节目,使文化教育搭上了数字快车。
该省劳教场所十分重视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开门讲学,主动邀请地方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开展道德、法律、历史、人文等专题讲座,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审美情趣。省方强劳教所还启动了“名师讲坛”活动,每月邀请一名地方院校的专家开设讲座,目前已举办了“文明与礼仪”、“运动与健康”、“音乐与人生”、“法律与生活”等4场专题讲座。
为充分调动劳教人员参与文娱活动的积极性,全省劳教场所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艺术特长,组建了书法、绘画、声乐、戏曲、器乐演奏、舞蹈、球类、棋类等兴趣小组,自娱自乐,施展才艺,体现自己的价值。据统计,全系统已有4个劳教所成立了文艺队或乐队,建立20多个兴趣小组。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 今年5月12日,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在听取江苏省司法行政工作汇报时,要求江苏要“创造一流业绩,探索新的经验,争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
9月12日,江苏省劳教局党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领导的要求,积极响应省厅党委的号召,大力实施争当全国劳教系统排头兵活动,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江苏省劳教系统整体工作处于全国排头兵位置,实现“八个全国领先,确保八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所区文化建设,以文化的软实力助增硬实力,9月23日至24日,江苏省劳教局专门召开全省劳教系统加强所区文化建设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所区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功能,并对今后几年所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提出了“树立一个意识,突出两大主体,建设三大中心、开展四项活动、创优五元环境、搭建六个阵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所区文化建设的意见》。如此全面、系统地规划和推进所区文化建设,这在全国劳教系统尚属首次。
“树立一个意识”,就是牢固树立“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改造工作的首要标准”的意识;
“突出两大主体”,就是既要突出民警队伍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要突出矫治对象参与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
“建设三大中心”,就是每个劳教所要建立教育文化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
“开展四项活动”,就是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月活动、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娱活动、彰显才艺术的兴趣爱好活动、强身健体的体育竞赛活动;
“创优五元环境”,就是创优广场文化环境、院落文化环境、起居文化环境、习艺车间文化环境、对外窗口文化环境;
“搭建六个阵地”,就是每个劳教所要围绕“一报一刊一室一网一站一栏”,即所内报纸、所内刊物、电化教育室、教育矫治网、广播站和学习宣传栏,着力抓好阵地建设。
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省劳教局党委书记、局长姜金兵表示:“争当全国劳教系统排头兵,这是一场全面、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要体现在所政、教育设施等方面的"硬实力",而且要体现在以文化内涵为主要载体和标志的"软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贯穿于争当全国排头兵的全过程,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机制、更得力的措施加强所区文化建设,提升工作层次,彰显江苏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以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为争当排头兵增添"硬实力"。”
图文均由江苏省劳教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