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9月22日,环保志愿者在福州市街头骑自行车宣传绿色出行。当日,全国各地城市纷纷开展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组图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综述:合理分配城市道路空间 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
新华社记者 孙玉波
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近日落下帷幕,这项以“人性化街道”为主题的活动,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扩大汽车的道路空间并不能解决现在交通所面临的难题。
相反,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反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在不减少个体出行的情况下为所有市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自全球的案例研究表明,减少低效小汽车使用的空间并不会加剧周围街道交通拥堵,相反,人性化街道的建立会创造出更宜居的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并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等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出行。
近年来,在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管理中,一种普遍的做法是,以满足机动车需求为导向,忽略了城市街道的特点,大量自行车道、人行道被小轿车挤占。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街道不仅是机动车的空间,也是行人的空间、自行车的空间和人们社会交往的空间,街道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
街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走汽车,要对路权有合理的分配与使用。从路面使用情况来看,目前行人、自行车、汽车各占三分之一,按照出行人数来分配城市的道路空间资源,这样三分之二的道路就应该重新分配给行人和自行车。
资料图片:9月22日,合肥自行车爱好者骑车宣传“无车日”。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组图
从今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绿色交通出行具有多方面益处:
一是提高效率。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二是节约能源。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三是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是有益健康。市民采取绿色交通出行可以增加日常锻炼的机会,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
业内人士认为,实践证明,靠不断提高道路空间的方式解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需求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依靠调整道路使用和交通管理的政策来实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王凤武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有意识地加大对交通需求管理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政策,合理引导小轿车出行和使用,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噪声污染,降低城市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
“这些政策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手段,如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每周少开一天车;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有意识、大幅度地削减拥堵地区、中心地区停车数量;重新调整分配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减少对小轿车使用者道路空间供应。”王凤武说。
同时,重新认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的不可忽视的角色,认真抓好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体系。一是抓规划,在城市主体规划中编制城市交通体系规划。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要成系统,保持连贯性、安全性、舒适性。二是首先抓示范城市;三是调整分配体系,把被占用的人行道、自行车道还给行人和自行车,按出行人数而不是车辆来分配公共空间。
(责任编辑:肖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