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舒圣祥
人们相信有关部门本意上,不是要将征求意见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专门研究医改问题的专家学者,但过于宏观的医改方案无疑间接设置了一个很高的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门槛
传说中的新医改方案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国家发改委网站10月14日正式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基础上,组织起草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怀着兴奋并夹杂着一点忐忑的心情,我马上进入网站浏览了这份已经等待很久的医改方案。我的读后感是:有很多宏观的概括,有很多粗线条的政策描述,还有很多仿若漂浮云中的未来愿景,但所有的一切要想兑现成真切可见的现实和真实可享的福利,却非得有成百上千倍于此的具体政策从中嫁接不可。就此而言,人们恐怕会问,如此宏观的医改方案将如何与比较微观的公众愿景实现对接?
要知道,普通民众对于新医改方案的期待,往往总是很具体很“微观”的,比如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什么时候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如我是一个无钱医治的重症病人,我能否得到政府的救助;再比如医患关系、药品价格等等。显然,面对这样一份如此宏观的医改方案,普通民众是很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的。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网站上显示的公众意见仅仅十几条,而且大多与医改方案本身的贴近性很差,不是针对医改方案的某条某款发表看法,而只能自说自话地发表一些与医疗有关的观点。
过于宏观的医改方案,给民众的最大感受就是“看不懂”,总感觉缺少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当然,人们相信有关部门本意上,不是要将征求意见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专门研究医改问题的专家学者,但过于宏观的医改方案无疑间接设置了一个很高的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门槛,让普通民众要么有话说不出,要么也只能说些与医改方案本身似乎毫无关联的话。
过于宏观的医改方案,另一个颇为值得担忧的地方是:容易在实际执行中发生扭曲变形。有发改委官员曾将“迷失方向”定位为旧医改的最大损失。但这一方向的迷失却并不肇始于1997年出台的被称为旧医改方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相反,它明确界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换言之,旧医改之所以迷失方向,不是迷失在了方案制定和规划,而是迷失在了现实执行中。
所以,值得重视的是,越是宏观而笼统的医改方案,往往越可能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而没有好的方案执行,再好的医改方案恐怕也无济于事。对于新医改方案,公众最为忧虑的问题其实正是:美好的医改愿景会否终究沦为纸上的空话?因此,相比于大而全、宏观而笼统的纯方向性医改方案,公众更为期待的也许是一种小而精、微观而细致的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医改方案———如果说眼下的新医改方案是一个豪华版的,那么,公众更为期待的显然是一个通俗版的医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