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男生缺乏野性的气质,女生则像假小子。”前晚,著名性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做客华中科大人文讲座时,对部分大学生性别趋向中性化现象,表示担忧。“现在大学生的性别认同越来越不容易了。
”潘绥铭指出,到了大学,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解释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能够指导学生性教育的家长和老师,不少是从“禁欲时代”走过来的,对学生的指导帮助较为有限。部分学生出现了爱情焦虑和性焦虑,其中更多地表现在学生的性别身份认同上。
潘绥铭讲到,他曾在一所高校让听课的男生撩起衣袖,结果绝大部分男同学最容易受伤的肘关节,都是细皮嫩肉的。现在父母教育男孩子都希望他能够乖巧、有礼貌,形成过度看护和溺爱。这样的男孩子没有经过“狗都嫌”的淘气时代,缺乏男性的野性和气质,越来越趋向中性化。于是在即将成年时刻,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产生了焦虑,容易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对于女生而言,潘教授解释说,不少女孩子童年时期,在生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得比男孩优秀;有的父母还把她们当作男孩子来培养,随着生理的变化,女性的优势逐渐丧失。“我们的问题不是性教育,而是有谁来给孩子们鉴别性知识。”潘绥铭表示,现在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很多,无论是商家广告还是网络都为学生进行自我性教育提供了资源。关键是要告诉学生哪些是性知识,哪些是糟粕文化。(记者徐啸寒通讯员雷磊黄宁宁)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