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告诉我们,政策和策略决定后,落实是关键。我们在看到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村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仍较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7.6%,小学文化程度占30.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4万多项,其中重大农业科技成果4800多项,但转化率不足4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根据我们对《决定》精神的理解,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应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把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的立足点。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应将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开展农民培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全局性问题和基础性战略。我们提出“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全面实施农民教育与培训工程”。
一是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建设最需夯实的基石,继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以提高教师待遇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水平为重点,使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性地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以培训农民专业技能为重点,实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其它专业技术、法律、文化、卫生、行为修养在内的全面教育和培训,使农民能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和转移就业。将普遍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列为政府职责,扩展“村村有大学生”工程,建立政府部门与县、村对口支援关系,组织各方面包括社会力量下乡开展培训工作。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