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六盘山南麓的隆德县神林乡一直以来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也很缓慢。今年以来,这里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村工作的突破口,按照“示范带动、集中连片、突出特色”的思路,在渝河流域的辛平村建成了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
8月中旬,记者到这个示范园采访,看到一排排、一片片,共计4111个塑料拱棚,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这块1369亩的土地上。这是一片辣椒园,农民们正在齐腰深的菜地里采摘辣椒。
村民李开庆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搭话,他说自家在这个示范园有6分地,全种上了辣椒,从第一茬上市,到现在已卖出了1000多元。李开庆算着,一亩大棚一年能赚4000多元,很合算。
记者问他懂不懂种菜技术,辣椒好不好销?李开庆说,技术上有科技特派员哩,政府管“五个统一”,这里头就有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组织销售。他手指不远处的一个中年汉子对记者说,他就是上面派来的科技特派员老甘。
老甘,44岁,名叫甘鸿宇,专门负责这个种植示范园的技术指导,从育苗、栽种、病虫害防治和辣椒的田间管理,所有技术问题全包了。在宁夏农村生产第一线,时下正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科技服务群体———2186名科技特派员,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协调、引导下,带着技术、信息、资金、项目奔赴农村基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行动。这些科技特派员,立足当地实际,瞄准市场需求,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普通农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共同体”,通过行政、市场和社会“三线推进”,建起了科技服务农业的长效机制。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设备的应用,都有他们的贡献。
始于2002年的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经过6年多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生产嫁接,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市场,发挥了科技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作用。固原市科技特派员杨奇通过实施百村肉牛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两年培训当地冷配技术员582名,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思想稳定、服务技能过硬的黄牛冷配技术队伍,为宁南山区生态养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科技基础。他还给肉牛科技示范村的3700多养牛户进行过实用技术培训。有人计算杨奇这些年实施冷配和改良牛,给农民带来的直接收益有9000多万元,杨奇也获得了政府20万元重奖。
伴随着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开展,近年来宁夏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模式:科技特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销售信息,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收益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成,有效地实现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下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近年来,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累计推广新技术600多项,引进新品种1100个,大大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服务的园区和基地内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
科技特派员队伍创业行动也为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宁夏的设施农业明年将达到一百万亩,实现全区农民户均一亩设施农业,像这样的情况全国也不多见。随着技术含量提高,每户农民拥有一亩设施农业收入将增加1-2万元甚至更高。为此,自治区科技厅制定了“设施农业科技支撑实施方案”,以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突破口,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全区100万亩设施农业和200万亩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盐池县城西滩、原州区三营镇、彭阳县长城塬和红寺堡玉池村等4个示范基地已经启动。
结合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宁夏还把科技特派员机制引入到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中,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个长效机制、一套管理制度和效果评估办法的“五个一”标准,建成了175个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基层综合示范点,建立了枸杞、设施农业、肉羊等产业的专家系统和综合数据库。据统计,农业科技“110”共接受咨询电话1.7万多次,接待来访群众1.5万人次,专家出诊近1500人次。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主要粮食作物优质化率达到75%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43%,肉牛品种改良面和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围绕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开展了“当好农民”和“不当农民”的培训,几年来,自治区累计培训农民460万人次,每年输出劳务75万人左右,劳务收入3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