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牌”:争夺白宫的“王牌”
15日晚,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进行了最后一场公开辩论。和前两次“舌战”一样,此次辩论难对整个选情产生转折性影响。辩论结束之后的民调显示,尽管麦凯恩发挥上佳,但仍未上演“逆转”好戏。
金融危机助奥得势
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之前,奥麦两人在通向白宫的赛跑中可谓“旗鼓相当”。而眼下,白宫的大门显然也开始向年轻的民主党候选人敞开。对于挑战方的奥巴马来说,目前糟糕的经济形势恰恰是难得的“机遇”。
金融危机不仅使麦凯恩占优势的国家安全和外交议题远离选民视线,也使共和党所有针对奥巴马从政经验的攻击苍白无力。更为重要的是,“经济议题主导大选”的局面已难撼动。
美国民众普遍认为,历任民主党总统任内在经济上总有亮点。同时,选民也极为一致地把此次金融危机归咎于上世纪80年代共和党总统里根倡导的“里根经济学”和现任布什政府的治理不力。共和党过分推崇自由主义、对金融创新放松监管的主张,不仅为日后的危机埋下祸根,还放任这些病症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相比之下,经济议题则是民主党的传统强项。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正是民主党人总统罗斯福大力推行“新政”,才缓解了危机,并奠定了美国20世纪中后期经济大发展的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奥、麦都没有管理经济的真实政绩,因此选民大多根据两党管理经济的历史成绩进行取舍。由此可见,民主党在经济治理上良好的表现俨然已成为奥巴马手中的一张“王牌””。
救市主张各有漏洞
在辩论开始之前,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奥麦两人都推出了各自的救市举措,“打擂”意味十足。然而,两人的“药方”对此次危机是否“对症”,观点不一。
复旦大学美研中心教授潘锐认为,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救援举措都只是为了争取选民而推出的短期应急措施。“麦凯恩大谈如何支配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援资金中的3000亿买断购房者所欠贷款,实属‘纸上谈兵’。因为等到明年1月现任财长保尔森下台之时,7000亿的救市资金恐已动用过半,剩下部分的支配就得经过国会批准了。”
至于奥巴马提出的为中产阶级减税政策,《华尔街日报》网民对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少上税这一主张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奥巴马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那些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小企业者脱困。还有人甚至认为,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不能轻易就支持这种或那种经济救援措施或政策主张,必须谨慎对待。而从另一角度看,现在倒是提出绿色经济的好时机。
刚刚访美归来的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秘书长夏立平则表示,他接触到的美国民众普遍认为,奥巴马的主张更靠谱。“相比麦凯恩,奥巴马的政策比较具体,而且对普通民众的利处更大。”
共和党强调“小政府、少监管”,要求给大公司和富人减税。而民主党则提倡加大国家干预,关注中产阶级的福利和中下层民众的社会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和党政府提出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讽刺,它证明了民主党的“监管”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不到最后难言结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辩论结束后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58%的观众认为奥巴马的表现更好,认为麦凯恩较出色的观众只占31%。对麦凯恩有正面评价的观众,则由51%下跌至49%。根据盖洛普调查机构数十年来对美国总统选举支持率的统计显示,如果某个候选人在距投票日不到一个月之际,其支持率能够领先对手7个百分点,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终都能稳操胜券。目前麦凯恩可以突破的点不是很多:在经济领域,两党的经济政策都是经各自的党代会审议通过的,因此麦凯恩不可能为了迎合选民轻易对其作较大改动;外交上,布什政府要想通过采取军事行动挽回共和党落后的局势也不太可能。毕竟布什政府不可能为了一党私利,损害全美的利益。由此看来,在离投票日不到三周的时间里,麦凯恩要想扭转“乾坤”难度很大。
眼下麦凯恩想翻盘,似乎只有寄希望于奥巴马在最后关头犯下致命错误,或者在最后时间里使出狠招,即打种族牌,唤起白人选民的种族意识,使选民在投票时改变主意,不选奥巴马,但种族问题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伤了自己。
尽管眼下奥巴马支持率大幅领先麦凯恩,但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如果计入“布拉德利效应”,奥巴马和麦凯恩事实上可能咬得正紧。所谓“布拉德利效应”是指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前市长、非洲裔美国人汤姆·布拉德利1982年竞选加州州长时,民调结果同样显示他大幅领先对手。投票结果公布后,民调结果被证明错误。他的共和党对手最终赢得选举。
有分析认为,复杂多变是今年大选的一大特点。谁也无法预料三周以后,结局究竟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