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黎瑾)“我们日常食用的谷物都有哪些?”“其他谷物可否代替大米?”在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学生们要上一门“健康饮食”课。这是上海小学首次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基础,开发教材进行“健康饮食”教育,以减少“小胖墩”越来越多的现象。
16日,这所小学四(3)班上了一堂“健康饮食”课。当日的课程主题为“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全班31名同学分成了6组,在王磊老师的带领下识别课桌上摆放的9种谷物。玉米、小米、燕麦……事先就做过资料收集的小学生们能够辨认出大多数谷物,然而一种褐色谷物却难住了他们,后来在老师指导下认出是荞麦。王老师拿出了一个长满了胚芽的玉米,立刻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胚芽是玉米里最有营养的成分,还有玉米须也对人体很有好处,大家剥玉米的时候千万别丢了。”王老师的话让学生们又捡起了扔掉的玉米须,仔细观察起来。
据本课程开发指导老师、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陆少明介绍,威海路第三小学的“健康饮食”课程分为多个专题,根据“膳食指南”,结合《本草纲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等材料,逐步让学生们认识到饮食全面、多样性的益处。
据最近来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76%的学生有偏食问题,由于缺乏对饮食知识的科学了解,在饮食时不知道该选择何种食物,因而有99%的学生想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
校长恽瑾道出了缘由:“现在的小学生的家庭都比较富裕,而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可选择的食物的品种很多,但他们往往凭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而不是根据营养价值。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缺少营养的概念。为此,我们学校有责任来教会学生该选择哪些营养食物。学校教育应弥补基础型课程的不足,率先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搬进课堂,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