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左三)出席法兰克福书展“2009年中国主宾国”新闻发布会。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博思(左二)、中国作家张洁(左一)等出席。人民网记者刘华新摄
人民网德国法兰克福10月16日电(记者刘华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今天在第60届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表示,市场经济改革使中国出版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机制在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放使中国出版业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吸收和分享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文明成果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法兰克福书展明年的主宾国,为此,中方今天在这里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李东东说,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的出版社从105个发展到573个,增加4.5倍;报纸从186种,增加到1938种,增加9.6倍;期刊从930种,增加到9468种,增加9.2倍;图书产品从1.5万种增加到23万种,增加14.5倍,印数从37亿册增加到64亿册,增加0.73倍;出版产业利润,从3.23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加13.4倍。“从规模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出版的大国。”
她还表示,近几年,中国出版业也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200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为15.9亿元,到2006年已经达到了200亿元,5年间产值增长超过了10倍。
图为观众参观中国图书展台。人民网记者刘华新摄
李东东说,30年来,中国出版业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外科学、文化、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出版领域的对外开放更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以引进为主到进出并重,从形式单一到灵活多样的过程。30年前,中国全年引进的版权只有几十种,全国一度出现了“书荒”。现在,中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超过1万项,输出图书版权2000多项,每年进口的图书金额达到1亿多美元,国际出版的畅销书在中国几乎都可以同步出版发行。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兑现了承诺,整个出版产品市场都已经向世界开放,与国外同行有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的印刷、发行、出版企业有2500多家,形成了共谋发展的格局。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国门,与国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今天,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业正日益融入国际出版业大家庭中,成为国际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
李东东对今后中外出版交流合作提出了四点看法和希望。
第一,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作家、出版商以及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中国题材,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发掘和创造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
第二,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出版人关注中国读者喜爱的图书,让这些图书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让世界的读者从这些图书中了解一个鲜活的中国;另一方面,引进版的优秀作品在中国也可能获得比在原出版国家更大的市场。
第三,中国政府正着力推动整个出版行业的改革,整个方向是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培育有实力的出版传媒方面的集团公司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战略投资者。在此过程中,中国出版企业需要学习国际出版公司在管理和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经验,也希望国际出版公司与中国出版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第四,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鼓励中外出版企业扩大合作的范围、领域和形式,鼓励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低成本、快捷交易的版权服务体系,为中外出版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李东东表示,法兰克福书展是国际出版业共同的盛会,通过作为明年的主宾国参与法兰克福书展,相信国际出版业在这一平台上与中国出版业、作家、读者会有更多更深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书业的奥林匹克上,共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博思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