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17日电(记者徐晶晶 潘莹)灰黄的昆仑山下一处戈壁上,700多名新疆乌恰县干部、职工抡起手中的十字镐,在不毛之地上开荒造田,他们的身后是1万亩已建成的一片绿油油的人工草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在满是砂石的戈壁滩上,能种出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
山多草少的帕米尔高原,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牲畜增加,天然草场已不能满足牲畜养殖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乌恰县从2005年开始,每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集体劳动一个月,住帐篷,开发人工草场。
记者从乌恰县县委办公室获悉,今年这1万亩人工草场试种成功,共收获1.5万吨草料。2009年计划再开发1万亩草场。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户牧民到此定居。
提起开发人工草场的艰辛,乌恰县干部汪青云饱含深情地说:“知道这片草场是怎么播种的吗?我们用十字镐在戈壁滩上挖出10厘米深的沟,然后把拌着草种的沙子播下去。而沙子还是从五六公里以外的克孜勒苏河河滩拉回来的。大家的手上全都磨出血泡,结了老茧。”
从高山上搬迁到此定居的牧民艾尔买克说:“以前羊在山上找草吃,瘦得很,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草料地,羊吃得饱,长得肥,一只羊可以多卖100多块钱。我想我家会慢慢富起来。”
艾尔买克的邻居艾丽拜说:“学校和卫生院就在家门口,以后孙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方便,再也不用骑马赶一两天山路去乡卫生院了。”
艾丽拜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喝了大半辈子雪水、河水的她此时笑容满面。
乌恰县县委书记范宝军说:“我们给这里定名为玛依卡克生态移民区,希望能使世代游牧的柯尔克孜族乡亲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群山起伏,山地约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历代游牧为生。去年,全州农牧民人均收入1571元。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