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0月19日电(记者张建新王宇丹)伴随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方式也面临挑战。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特区的医学教育专家指出,医学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亟待调整。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18日在天津开幕,来自60余所高校的近200名医学教育专家学者,在4天会期中,围绕“医学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与整合”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教授说,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能够全面关怀人类健康的合格医师的重大责任,但是,传统的医学模式仅仅把病人视为有病生物体,忽略了医学的人文本质。这一模式之下的医学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医学生应具有的奉献和仁爱精神的养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教授提出,医学已经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人文、社科、生物医学的综合学科。以分子医学为代表的新兴学科的崛起、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学科领域,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不能出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因此,课程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难点。
据介绍,海峡两岸和香港已有部分医学院校调整医学教育目标,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学科整合的尝试,使通识教育、医学基础及临床教育融会贯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