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端口,如何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成为昨日在北京举行的“开放与责任国际研讨会”上,官员、专家高度关注的话题。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可先试点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表示,过去30年中国实行的渐进式开放被证明是成功的,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要选择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实现商品、服务、贸易特别是资本更加自由的流动。
他告诉媒体,基于巩固贸易自由化效果、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和开放等的需要,中国下一步应把有序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作为重点战略选择,“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有序性的原则来推进”,其中金融开放可选择区域先行开始试点。
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所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对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战略重点表示认同,他认为,过去30年我国总体上遵循了先贸易自由化、后金融自由化及“开放与市场化改革互动”等一般通用的路径,同时采取了渐进式区域开放作为改革开放的主线。
他也认为,目前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了新阶段,“贸易自由化亟须金融自由化、国际化”。
开放战略如何调整
就开放型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认为,由于中国政府采取出口导向战略,抓住了全球产业跨境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因此过去30年里,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中国面临来自外部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因此“对外开放战略也应进行重大调整”。
“对内应坚持重点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坚持更加平衡、高效和安全的原则;对外则要确保中国整体的和平发展。”隆国强表示。
隆国强说,下一步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服务领域的开放,大幅提高出口附加值,并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同时重点考虑如何在开放战略中保证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主任李健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今后应重新审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将外贸政策目标定为保持适度的可持续增长,“今后更重要的将不是‘快’,而是‘好’。” 袁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