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忠权)日前,从水产局获悉:为滨海新区创造更佳的生态环境,市水产局与海洋局共同规划联合开展渤海水生物修复行动,兴建国内首个浅海型生态型渔礁。通过投放人工渔礁配合人工放流鱼虾蟹贝等,在建设区域1:100的范围内形成资源增殖,并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工渔礁建设和渔业资源增殖工作的发展。
据了解,人工渔礁为全淹性生态渔礁。初步规划在大港区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外海,设置6个独立渔礁,组成矩形,投放后渔礁寿命达到20年以上。人工渔礁设置规模:每个礁体由90个旧轮胎连接而成,呈品字形排列,固定在水泥底座上。建设全淹性生态渔礁:设置6个独立渔礁,组成矩形。人工渔礁投放在5米等深线处,即最低低潮水深5米左右。高潮水深可达10米以上,平均高潮约7至8米。据了解,通过兴建生态型渔礁三年实施,全面修复浅海滩涂,完成“碧海”工程的目标,通过生态渔礁建设把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调整捕捞作业布局、贯彻实施水生生物养护、发展休闲渔业等多项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更佳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市水产局会同海洋局积极组织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今年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梭鱼等苗种近6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