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
王浩:水之缘
导视:
从1995年开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
他见证了哪些历史性的时刻
记者:当时关于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多少,各方观点的争论激烈不激烈?
王浩:激烈,相当激烈。
中国是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他如何看待关系国计民生的水价问题
记者:您觉得老百姓用水价格,一吨3块7,这个价钱您怎么评价?
王浩:我认为是低得很厉害了,北京的水价应该是11块4毛2。
记者:你说出这个价钱来会招骂的。
王浩:我就是叙述一个客观的事实。
作为水资源研究的专家
他又是怎样节约用水
记者:您平时怎么节水?
王浩:就是淋浴的时候,我急得不得了,不停地又抹又转圈,就是尽可能地节水吧。
《面对面》董倩专访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 正在播出
正片:
主持人串场(开场)
这里是昆玉河的一段,在北京,这样的水系并不多见,因为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据统计北京现在的地下水开采平均已经达到了27米深,最深的达到了40米,而按照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标准,在城区这个数字应该是10到11米,在郊区这个数字应该是6到7米,而大家都知道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其实不仅北京在面对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局面,全国莫不如此。有这样一个排名,世界上153个有用水统计的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到了第121位,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水资源的形势呢?
人物简介:
王浩
55岁 北京人
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
2001年担任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至今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说1:2008年9月28号,“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北京供水,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由西线、中线和东线组成,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此次通过“南水北调”输送进京的水,不仅能缓解北京水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也将对北京的供水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者: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您是什么感受?
王浩:我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了,因为南水北调通水以前,北京市的供水格局是这样子,就是拿地下水作为主力水源,拼命地超采地下水,拖时间,然后拿密云水库的水作为总备用,再拿官厅的水和再生水,尽可能多地替代一点好的水。那么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就要用南水北调的水作为主力水源,把地下水涵养起来,尽可能多地停止地下水的开采,让地下水位逐步地往回恢复,拿密云水库的水作为补充的备用水源,这样子调整一下北京市的用水格局。
记者:在未来的北京用水的这个格局里面,从南水北调的水将占到北京市用水量的多少?
王浩:北京市每年的用水量,过去是40亿立方米,41亿,42亿,这是在80年代,现在北京市政府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推行节水,已经把用水量消减到了34亿立方米,35亿的样子。南水北调的水来了,沿程有一些损失,到北京是10亿立方米,在35亿的总用水格局里有10亿是南水北调的水,它就起这么一个作用,剩下5、6亿立方米,可以从密云水库来供水。另外就是再生水,杂用水,市政用水,绿化用水,河、湖的生态用水,可以用再生水来替代,再生水的资源,将来也能有6、7亿立方米这个样子。剩下再用地下水补充一点,这样子,地下水来说,它的总补给量大于它的总开采量,它的水位就能逐步地回升。00:26:05
记者:再不南水北调,有外来水资源支持的话,北京整个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境况?
王浩:那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北京现在的人口是1700万的样子,实际上每年还要增加30多万,总体规划限定是1800万,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是现在看来,还不容易控制到,我个人的看法恐怕要发展到2000万人的量级。因为城市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水资源支撑不住这个,没有南水北调的话,是支撑不住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
记者:您从理论上的数字来看,北京很缺水,对于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您感觉过缺水吗?
王浩:北京实际上一般老百姓是感觉不到缺水的,因为市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力气,把北京尽可能维持市民的正常供水,北京的供水系统,应该说在南水北调通水以前是四大供水系统,一个就是密云供水系统,一个是官厅供水系统,这两个是地表水,另外北京得天独厚,有一个地下水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是一个主力水源,再同时,利用再生水,再生水系统,也是北京的一个主要的水源,并且越来越主要。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北京就变成了五个系统,加上南水北调系统。过去在南水北调通水以前,北京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的超采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北京的地下水位从过去就是2、3米深的地下水埋深,现在已经到了27、8米的地下水埋深了,地下水位一直在持续下降,应当说,这个是不能持久的,再有几年就不行了。
解说2:北京地处中国北方的海河流域,由于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十分有限,地下水资源成为海河流域城市供水系统的支柱,但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急剧增长,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因为持续开采已经逐渐枯竭,作为长期关注海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的专家,王浩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记者:在海河流域调研的时候,让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王浩:主要是地下水超采的事情,实在是不能容忍了。像从山前的平原到海河平原的中部腹地,一直到滨海地区,到处都是280米深的农用井。
记者:280米是个什么概念?
王浩:280米就是第四含水层了,就是把一二三四,华北地区四大含水层抽到最底下了,已经快把水抽没了,现在这些地方水位还在下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记者:一般情况下,要是打个井,几米的井?
王浩:海河流域过去的自然地下水位就是两米,过去从邯郸一直跑船到天津,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邯郸坐船一直能到天津港,现在就完全不行了。
记者:那您看到的这是海河流域打井打到那么深,这是触目惊心的,还有哪些?
王浩:还有就是整个河道完全断流,你坐火车旅行,沿着太行山前,京广线一走,没有一条河道是有水的,只有一条徒骇马颊河是有水的,结果这个河全部都是脏水,是酱油一样的水。
记者:您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关注河道的情况。
王浩:对。白洋淀也都干了几次了,几次都补水,这个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海河流域过去湿地也是很厉害的,盐碱化也是很厉害的,50多年来,湿地的面积减少了五分之四,减少了80%湿地的面积,过去什么南大港,北大港,千顷洼,大浪淀,海河流域有十二三个比较著名的湿地,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解说3:河道断流、湿地消失预示着水资源的不断消减,这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与此同时,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却大量存在。比起水资源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让王浩感到揪心。
记者:浪费水的情况也同样能够看到。
王浩:你比如说海河流域自己缺水是缺得很厉害,缺到什么程度呢,海河流域是3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折合成下的雨的水是1712亿立方米,这些水只有30亿立方米流到海里,1712亿的水降下来,只有30亿流到海里,剩下全部被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用掉了,这还不算,每年还要超采8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每年还要从黄河流域,黄河本身也是贫水流域,还要从黄河流域引到海河流域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记者:您刚才说海河流域人多啊。
王浩:是啊,恰恰就是你提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海河流域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又有些浪费,怎么浪费呢,就是海河流域的引黄系统,是现在流域内用水效率比较低的,附近的农民都怕没有水用,从黄河引水,拼命地大水漫灌,把整个地灌足,因为下一次引水没有保证,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引水,所以好容易逮住了一次,就拼命地引,结果用水定额,灌溉定额就偏高,这样子等于浪费了一些水。
记者:看到既缺水又浪费,您觉得有什么办法没有?
王浩:这个办法是很多的,首先一个就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就是要把海河流域总的水量,有多少家底给它算清,算清这个家底以后,要留出一块儿大伙的公共财产,给生态,给环境用的水,这块要留出来,剩下的水发展经济用,发展经济用的这些水,各省市之间总量要控制住,然后再给各地市进一步分配,给各县进一步分配,给各乡进一步分配,把用水总量层层承包,层层分配,分配到具体的用水户,到用水户还有一个取水许可管理,定额管理,就是说要拿这个定额来,用先进的用水定额来衡量每一个取用水户,来看你用水是不是超过了平均标准,是不是达到了较高的效率,这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是很要紧的。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