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铮报道:据预测,2010年承办亚运会期间,广州将迎来400万人次观众,高峰日达到40万人次/天。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为了快速疏解亚运交通,交通专家们借鉴多个城市经验,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四类车道构成的亚运独立道路网络。
85个场馆赛后方便百姓健身
据了解,为迎接亚运会举行的42个比赛项目,广州将准备85个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政府本着“赛中运动员使用、赛后老百姓健身”的惠民原则,将这些场馆均匀分布于南至南沙、东达萝岗的市内各个区域。亚运会场馆的分散布局,将有利于带动地区体育休闲事业的平衡发展,但在运送客流方面,却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预测,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将聚集400万人次的观众,平均每天达到27万人次,高峰日则达到40万人次。而聚集各国运动员记者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城,与主要的比赛场馆之一———广东奥体中心之间,直线距离就达到近20公里,其间还要跨越珠江。
亚运往来驻地场馆半小时搞定
专家们希望,亚运会期间,运动员由驻地到比赛场馆耗时低于30分钟,亚运交通优先道路的平均车速不低于60公里/小时,亚运专营轨道线路的平均车速不小于80公里/小时。
观众们也不会因为塞车而影响观看比赛的好心情:到达市区范围内的场馆,途中时间不超过60分钟;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到达亚运场馆,途中时间不超过120分钟。
应急突发事件的交通能力必须得到保障。20分钟内可以通过紧急调度,完成备用通道与发生故障的正选通道之间的置换,保证观众、运动员快速疏散。
亚运道路网络分四类
据悉,专家们为了快速疏解交通,提出了四类道路构成的独立亚运道路网络。
第一类,亚运专用道路,除了亚运交通车,其它车辆一律不得通行。这类道路一般分布在场馆周围。
第二类,亚运衔接道路,除在道路两侧必须借道出入的交通外,禁止其它非亚运交通车辆占道,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从专用道路上疏散出来的车辆和人流能够迅速抵达亚运集散道路和地铁、轻轨站点。
第三类,亚运集散道路,在道路的两个方向上,各自设置1-2条亚运交通专用车道,目的是保证亚运交通能够快速地疏散到全市、乃至珠三角各地。这类道路一般都是高快速路。
第四类,亚运优先道路。在道路的两个方向上,各自设置1条亚运公交专用道,保证观众能够乘坐公交车快速抵离比赛场馆。
地铁届时执行“大站快车”
除了汽车道,地铁等轨道交通也是亚运会送客主力。记者了解到,亚运期间,地铁可能实行“大站快车”。
亚运专营线路,在赛事高峰时段,可能是1小时内,定期划分出比较密集的班次,仅对少数几个站点进行专门的停靠,以提高运行车速。
联络线路,与专营线路时间上“无缝对接”的公交线路。市民们从专营线路出来,可以很方便地乘搭联络线路前往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