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年的“奥巴马观”
本文刊载于《纽约时报》10月16日
我们关注奥巴马已经两年之久了,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我们从未见他在公共场合“失控”,这两年是斗争激烈,充满危机及让人精疲力竭的两年,但奥巴马丝毫没有表现出常人会出现的愤怒,憎恨,恐惧,焦虑,苦难,泪水,及为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的表情。
在美国总统大选历史上,有的候选人是为了自身所缺少的因素而战,比如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是为“尊重”而战,比尔·克林顿是为“崇拜”而战。这类候选人是为了填补自身所需的空缺而战斗,他们成功当选后的最大挑战就是“自律”问题。他们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去控制那些不安全因素,野心等是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有的总统候选人则是为了一种心理学家称为“自我效能”的因素在战斗,他们一直在假设自己能战胜任何挑战。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及罗纳德·里根就是这类型的候选人,他们不断进取的原因就是,他们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一切。同时,在对待任何可能攻击自己的因素时,他们都显得非常平静。
奥巴马的丰富阅历,在候选人中不占下风,但是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似乎一直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奥巴马自幼跟随母亲长大,在他的《父亲的梦想》一书中,奥巴马写过这样一句话:“我很久以前就不相信童年”。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奥巴马是在个人需求与巨大的悲痛中成长为一名政客的。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奥巴马却并没有把这一切展示给公众。相反,他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那一份自信。至少在公众面前,他从未向人们展示过由于内心混乱而导致自己被影响。奥巴马用自己的意志力及自律让自己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众多深层问题同时,他也让自己养成了深沉的作风。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他是“平静机器”。
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持人希弗在星期三的辩论中给奥巴马提“刁钻”问题时,他冷静地退后一步并谈论起美国的边境安全问题;当麦凯恩用一些字典里都找不到的词来批评并刺激他时,他会付之一笑来应对一切,并把激烈的辩论当成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娱乐消遣”。在每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时刻,奥巴马都会抛开一切,并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一切。尽管奥巴马在每一次辩论中都能自保,但老练的麦凯恩一眨眼就能给奥巴马带来一次“挑战”,但奥巴马丝毫没有表现出紧张不安的状态,总之,他能将这一切逐一化解。
共和党人将民主党人称为大自然的产物,但奥巴马却总是能想尽办法不为之所惑,在过去的两年,他也因此成了美国公众所崇拜的焦点人物,但他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他明白,总统大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比尔·克林顿竞选总统时,他总是擅长迷惑他的支持者,但对奥巴马的竞选阵营而言,候选人更像是恋爱中的被追求者,而不是追求者。他似乎并不需要人们的爱,但选民们需要他的爱,特别是奥巴马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独特的鉴赏力及循序诱导的能力时,选民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对他的喜爱。
他也许没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幽默基因及里根的快乐世界观,但他有过人的分析能力。他也许是个无比大度的人,但从未表现出狂野的特点。他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直觉告诉他必须要努力给美国带来新的革命。
以上这一切都不足以让如今复杂的竞争变得明朗,但我们却很容易草拟出一幕大戏,并告诉人们,奥巴马就是个出色的“美国总统”,他不会让“不自律恶魔”侵蚀自己,他会用自己身上的“冷静”基因去清楚的看到世界的真实面。他会努力去团结美国公众政策问题专家,他会给与美国科学家们足够的安全感。尽管奥巴马很年轻,但我们现在已经很容易想象他在白宫的会议室里,正主持召开一次应对全球危机的会议了。
我们可以一直观察下去,去记录谁是最终的胜利者,但到目前为止,奥巴马已经胜利了。
作者:大卫-布鲁克(《纽约时报》高级专栏作家)编译:同创/钟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