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岗村。 |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 |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现任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 |
总书记表扬严德友租地种葡萄
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中国农村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蓝图已经明确。
30年前,我国波澜壮阔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将继续从农村寻求突破。
为了了解目前推进农村改革的最新实践,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奔赴安徽、浙江、重庆等已经展开先期探索的农村地区进行报道,希望能为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文、图/本报记者 何涛
30年前,18位安徽小岗村村民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红手印,开始了包田到户。小岗村也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最早实行包田到户的小岗村已经将部分分出去的土地又合了起来。农民出租土地给企业和个人搞规模生产,形成了新型的农业合作化。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也以这种模式流转起来。
2008年9月30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就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考察调研。
小岗村的变化,又将给中国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借鉴,让我们拭目以待。
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并在现任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展开座谈。
凤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程洪涛发表在人民网上的一篇文章《总书记考察小岗 小岗人深受鼓舞》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文中写道:“ 在谈到土地流转时,总书记表彰了严德友(小岗村村民)租200亩土地发展葡萄种植,赞成用这个办法自愿流转土地,农村要想发展,就要自愿搞好统分结合,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土地租给那些想干的人,集中经营,可使土地走上规模化。”
关友江说:“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们以前将地租给别人栽葡萄,当初并不知道这叫流转,我们也是在摸索当中。但有一点,小岗村的这种做法现在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
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说:“总书记肯定了农民可以自愿转让、合地、自愿租地,如果群众不自愿,任何人没有权来干涉,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奔头了,可以大胆探讨30年后如何使用土地的问题。”
土地流转开始于2001年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小溪河镇,距凤阳县城40公里,现有承包耕地8713亩,849户、3823人。
记者来到小岗村,刚一进村就被这里漂亮的徽派建筑所吸引了。小岗村村口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还建有一座仿古的徽派牌坊,牌坊上标着几个大字“凤阳县小岗村”。穿过这座牌坊,就进入到了村民们的住宅区——经过统一规划的白色两层楼的楼房。
凤阳县一位干部介绍, 2007年,小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安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400多元;许多农户都过上了电气化生活,农业生产也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还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村里还先后兴建了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综合服务中心。
关友江也是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他说,小岗村的经济虽然比不上沿海的一些明星村,但如果目前中国的农村都能变成小岗村这样子,国家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过些。“对现在,当然我们满意,但不满足。”
事实上,小岗村人的幸福生活源于这里不断迸发出的改革创新。
小岗村的土地流转开始于2001年。当时张家港市长江村来到小岗投资,决定建一个葡萄园,就从小岗村19户村民手中租了80亩地,一亩地一年的租金是500元。租地的合同签了20年。
一亩地一年500元的价格是如何定的?关友江说,这是根据一亩地种一年粮食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出来的,扣除农民的种子、化肥等的投入,以往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也就500元左右。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