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火车上日本人的感谢与农民工的死亡
在国人面前,这种行车制度能够体现出相当的“钢性”,而一旦对象发生了改变,“钢性”就变成了“弹性”。
【新民网评】8月22日,大连客运段火车为帮助日籍乘客赶飞机,临时在靠近机场的车站停1分钟,最终赶上飞机的日籍乘客事后写感谢信说:“列车临时为我们停车1分钟,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新华网10月23日)
7名日籍乘客赶上了飞机,寄来了感谢信,但他们感谢的不应是列车长,而应该是那一车为他们牺牲掉1分钟时间的乘客。
不久前,在广州至遵义的列车上,疑患狂躁症的贵州籍男子曹大和被列车长和列车员用胶布捆住了手脚,在挣扎了整夜之后,于次日早上9点多死去。当然,没有人预料到这样的处理会令曹大和丢掉性命,但更没有人想过为曹大和请求停车1分钟。基于过去的经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遇到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时才有停车的先例。曹大和没能享受到的“特权”,仅出于赶飞机需要的7名日籍乘客却享受到了。
破例为外籍人士赶飞机停车1分钟,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可为什么在我们这里能够实现?并非因为我们铁路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多高,技术比别人先进多少,而是因为,我们铁路部门对相关制度与乘客权利缺乏足够的尊重。在国人面前,这种行车制度能够体现出相当的“钢性”,而一旦对象发生了改变,“钢性”就变成了“弹性”。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可以预见,外籍人士将越来越多地来到我们的国家。对外籍人士礼貌有加、关怀备至并无不妥,但如果仅仅为了留个好印象而不惜委曲求全,损害的就不仅仅是本国乘客的权利了。退一步讲,即便能够赢得几句外籍人士的感激之言,相关制度一旦打开缺口,想下不为例就难上加难,因为在这1分钟的背后,还有太多比赶飞机更重要的1分钟。
一个国家的尊严不是别人随意施予的,而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努力争取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我们必须自重,必须对我们自己建立的各项制度抱以最高的敬畏,对本国人的权利予以充分的尊重。在铁路部门眼中只应有乘客,而不应有国别。停车特例并非不可以考虑,关键在于铁路部门应站在所有乘客的角度来考虑制度的突破意义,制订好处置方案,以制度推动变革,这才能打好一个文明国度的法治根基。(新民网 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