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鼎十月二十三日电 题:“江南孔裔第一村”传承千年文脉
作者 郑长灵 朱雅秀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福建福鼎西昆村的一所传统文化学校里孩子们正在认真诵读《三字经》,稚嫩的读书声仿佛又将大家带回到了久远的年代,心灵再次被那延伸了千百年的文脉叩开。
西昆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集地,被列为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口中,八百多名是孔子后裔,与山东曲阜孔氏一脉相承,风俗习惯相袭。
千百年来西昆传承着孔子文化和精神,西昆的孔氏家庙、古屋、孔墓等历史人文景观无不渗透着圣人的智慧与光芒,西昆的圣人殡、书灯田等独有的习俗散发着至圣至贤的气息……
西昆的孔氏家庙是一座古朴的清朝庙式建筑,总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形似宫殿,坐西朝东,庙前竖着关于孔子的石碑石刻。站在庙前,可看到对面形似“三狮朝圣”的青山。
跨进孔庙大门,仰首可见清朝乾隆帝钦赐的“至圣裔”蓝底金字牌匾高悬。历经风霜,牌匾金字周围的蓝漆已显斑驳。当年族人接受金碧辉煌的御赐牌匾,西昆村自此被誉为“江南孔裔第一村”。
孔庙融合了宗教般的庄严和孔子后人的世俗悲欢。孔姓家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在家庙中举行。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是孔氏家庙中举行祭孔大典的日子,福建省内外宗亲代表、文人雅士云集,十分隆重热闹。
孔氏家庙承袭的“圣人殡”文明朴素,是孔子制定的丧礼模式,现已成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圣人殡”是指孔姓家人过世后,由威望最大的族中长老主持仪式。礼毕后,由长老诵读《大学》、《中庸》等文中的章节,在族人的迎送中对逝者实行火葬。整个圣人殡仪式既隆重又节俭,是孔子思想中“礼、俭”的一个体现。
西昆村民主任孔庆芳(孔子的第七十三世孙)称,他的祖先清康熙年间迁居到此地,到乾隆年间这里的孔门就已经人丁两旺。西昆有座村中之村叫“建平村”,这里原本全姓孔,出于对中国文圣人孔子的尊重,朝廷当时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抓丁不进建平村,渐渐地村中出现了为躲抓丁而迁进的农户,自此有了他姓。
这里百年古厝随处可见,古厝往往收藏着西昆孔裔的历史,铭刻着孔子思想的光辉。古厝的院门上题有孔子“走必循墙”生活哲学、“世笃二南”政治理想等。在一户孔氏族人的家中,保存着一幅绘于民国初年的《孔子圣像》,下端题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摘抄的一段出自《礼记》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幅精美的孔子画像是重要的西昆文物。
孔庆芳说,今年三月由村两委组织发动,创办了德成传统文化学校,让孩子们上小学前在该校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从小接受孔子传统文化的熏陶。
据介绍,参加启蒙教育的孩子们除了西昆村的,还有来自浙江、湖南、闽东等地的孩子们。该校每个月办一个班次,每班次达二百多人。学校教师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担任,除学习孔子传统文化及接受礼节、教义、勤俭节约教育外,该校还教学书法、剪纸、太极等。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