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陈鸣铮先生鉴别舰上出水文物。 |
“终于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中山舰故地,也是伤心地——武汉。”昨日中午12时15分,刚过95岁生日的陈鸣铮老人从台湾飞抵武汉,神情显得异常凝重。今日是中山舰蒙难七十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山舰健在的两位老兵之一,陈老道出此行的两大心愿,一是在有生之年重登修葺一新的中山舰,二是到金口给当年遇难的战友扫墓。
用筷子撑开我的牙关灌热水
金口渔民救了我一条命
七十年前的今天,在长江金口段,中山舰与日本敌机浴血奋战的悲壮一幕,陈老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在舰上时任轮机见习员的陈鸣铮,接到弃舰通知后,跳进冰冷的长江,转头看到令他终身难忘的悲壮时刻:不远处的中山舰正徐徐沉入江底,浪花冲天。一个多小时后,陈鸣铮被金口渔民救起。
陈老说:当时天太冷,我上岸浑身不能动,渔民用筷子撑开我的牙关,将热开水灌进我的嘴里,才使得我恢复了身体的知觉,要是再晚2个小时,我肯定没命了。
在台每年遇难日
四位中山舰老兵聚会祭拜
陈老拿出珍藏的两大本相簿,翻开一看,里面整齐摆放着他与中山舰老兵的聚会合影,以及十年前他来武汉参加中山舰遇难六十周年的照片,他将这些视为“宝贝”的相簿和一摞半个世纪来与中山舰老兵的珍贵书信,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了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叶俊之。
陈老指着一张1984年的照片介绍,这是他与在台湾的另外三位中山舰老兵的合影。在台湾,每年10月24日,他们都聚在一起,对着大陆的方向祭拜当年中山舰牺牲的25位战友。
95岁中山舰老兵
鉴别文物记忆惊人
“看着这些旧物,我很难过,为我牺牲的战友。”昨日下午4时许,95岁的陈鸣铮老人抚摸着70年前中山舰上的旧物,声音哽咽。记忆力惊人的他,一口气鉴别了四件中山舰博物馆尚待确定的文物。
据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叶俊之介绍,1997年随中山舰一起打捞上岸的上千件文物,有部分至今不能明确是舰上的何物、有何用途,此次趁陈鸣铮老人来汉之机,请他鉴别和辨认。
首先从文物库房拿出的是一件形似手枪的黑铁疙瘩,文物专家曾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信号枪,有的认为是舰上官兵练习瞄准的枪。陈鸣铮老人接过它,立马说道:这是舰靠码头时,用来发射缆绳所用的发射枪,岸上的人接到缆绳后即可作好抛锚准备。
第二件文物,是重约10多公斤的圆铁器,由于是零部件,文物专家多年研究一直找不到答案。陈老认真地看了看,给出的结论是:这是舰上总炮用的瞄准器。
一个约手掌般大小上有“中山”两字的小铜牌,到底有何用途?叶俊之馆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昨日,陈老轻松解开了这一疑问:这是舰上小舢板上的标志,不用时取下来,用时挂上去。
“陈老为我们帮了大忙。”在一旁的叶俊之不竟赞叹道,现场人员也为陈老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老人托本报寻找
70年前的武汉同学张钰及家人
陈老昨日拿出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两个人的名字及地点、电话。他说,这是他1936年在马尾海军军官学校轮机班学习的同班同学,一个叫张钰,一个叫张书城,张书城已于近年去世。
据了解,十多年前,陈老与张钰有联系,当时张钰是武汉科技学院的教授,家住武昌区余家头水运村1-1-7号,近年来,多次拨通张钰的老家庭电话号码,却称无此人。
陈老说,张钰与张书城是儿女亲家,希望此行能找到张钰,或是他们的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