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25日电 (记者 宋学春吕树明)土地入股,95%的村民成为企业的股东,95%的劳动力成为企业的职工,村庄和企业建立统一党组织,成立养鸡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去年公司销售收入30亿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10938元。
请看山东省莱西市后庄扶村的新农村发展之路--"村企互助"谋双赢。
沿着宽阔洁净的林荫路走进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后庄扶村,眼前的工业园区耸立着现代化的厂房,住宅区排列着16栋新楼房,楼房间点缀着广场、草坪、花埔……令人向往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在这里已经变成现实。
土地入股,村民变股东 莱西市后庄扶村过去是个穷村,658户2400亩土地。20年前一位叫王振江的青年农民带领13名伙伴利用村里的砖瓦厂,办起了养鸡厂,成为集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宰杀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联集团发展肉鸡加工业,初期采用当时通行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种鸡、饲料和技术服务,由农户饲养,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后来国内外肉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高,一个饲养户出现问题,出口药检超标,不仅砸了九联的牌子,也砸了全省甚至整个行业的牌子。建设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要求的养殖厂,成为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的养殖厂每栋鸡舍要投资40多万元,靠公司自己建,建不了那么多,靠农民自己建,也建不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公司和农户合作建。于是,公司和农户合作的载体--养鸡合作社应运而生。
成立养鸡合作社的具体做法是,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出资2000万元,再向本村村民及公司内部职工定向募股2300万元,这4300万元作为联合社总股本,全村大部分土地入了股。后来以后庄扶为中心向周围村庄拓展,吸纳基地所在的30个村庄农民入股2000余万元,组建肉鸡养殖合作社。每村一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即为一个存栏10万只以上肉鸡的养殖农厂,总投入225万元。由联合社从总股本中投入65%的股份,基地所在村庄农民占35%股份,流动资金由公司无息注入。合作社的肉鸡生产实行统一管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由合作社统一培训。集团公司承诺对入股农民每年最低分红率不低于15%,最高分红率达18%,五年累计最低分红率90%以上。同时,入股三年后,股权可按《公司法》要求转让给其他股东,公司确保原价收购。
通过这一模式,九联集团建立起50个规模养殖厂,580栋现代化养殖车间,年出栏肉鸡1亿只。采用"公司+合作社+农厂"的模式,农户通过入股的形式与公司紧密联接在一起,公司员工和农户成为企业的股民,农户与企业通过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地位平等,并通过分红实现了利益均沾。
九联模式推动企业大发展 得到后庄扶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力支持,九联集团快速发展,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主体。"九联模式"结束了困扰中国肉鸡养殖业20多年的疫病与药物残留问题,保证了食品安全,把肉鸡的产业化生产纳入了工业化的轨道,是肉鸡养殖的一次重大革命。
公司先后通过了HACCP认证、ISO系列认证、英国皇家UKAS9000认证等体系认证,按照体系要求制定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九联"牌速冻调理熟食品和分割鸡肉系列产品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并得到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肉鸡产品出口到日、韩、中东、俄罗斯及欧盟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注册的九联"自然鸡"成为日本市场知名品牌。国内销售网络目前已覆盖150多个大中城市。今年,在很多企业产品被检验不合格的不利形势下,九联的出口不减反增,6月份由原来每月出口1000吨增至2000吨,占山东省鸡肉产品出口量的近一半,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九联集团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的食品加工园区,18个下属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在这里。
村企共建新农村 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与村里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互助互补。九联集团的发展不仅诞生了一个大企业,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不仅带动周边建筑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而且拉动了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02年原村支部与企业联合成立党委,企业先后拿出8000多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联结村庄与莱西城区的公路及跨河大桥,改善了周边20多个村庄的交通条件。还建设了供水厂,为周边的村庄统一供水。
投资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建起公寓楼16栋,迁入农户416户。小区水、电、暖、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去年被评青岛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今年年底,其余200户村民也将入住新楼房。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了千亩荒山、厂区、住宅小区绿化工程和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规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文教卫生区。九联小学和幼儿园已经建成使用,周边9个村庄的农家娃和公司员工的子女,也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现代化教育。投资800万元的医院正在建设中。
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对遇到困难的村民进行资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孩子上学。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1000-5000元的补助。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个人承担的部分基本由公司负担。
全村287名65岁以上的老人按年龄段每月分别能领到100--1000元的养老金。
95%的劳动力在公司上班,人均月工资1200元以上,适龄村民全部办理退休保险。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95%的村民成为企业的股东,年分红800多万元,人均3500元。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