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25日电 题:新疆一中学十天无暖气究竟谁之过?
新华社记者黄艳
在北方城市的冬天,偶尔停暖确实是个小事;但是这样的小事却拖出了一连串的怪事:学生上课跺脚取暖;“气”来了暖没来;电话越打越多,暖气越来越远。
十天无暖,究竟谁之过?
有“气”无暖 学生跺脚上课 2008年的第一场雪过后,乌鲁木齐的日最高温都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挡不住的寒冬脚步悄然而至。对于10月15日就开始供暖的城市来说,这影响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暖气,生活就改变了。
入冬以来,乌鲁木齐第六十五中学的一栋五层教学楼一直没有供暖气,该校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九年级40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上课只能跺跺脚、搓搓手取暖。
“教室里像冰窖一样,一下课全跑到操场去了。”在二年级上课的阿老师说。“就连老师都冻得跺脚搓手了,学生那点小身板还扛得住!”
记者走进学校,适逢下课时间,操场上很多学生,有的玩着老鹰捉小鸡,有的跳绳,有的组队跑步,有的打篮球,场面非常热闹。
随行的学校总务处主任李新全老师说:“这要是在往年,这么冷的天想叫学生出来活动可是相当难。现在教室里比操场上冷得多,学生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玩。”
没有暖气的教学楼是一幢五层楼高的框架结构楼,成L型修建,教室和办公室合计近60间。记者朝着教学楼的大门走去,从教学楼里吹来阵阵刺骨寒风。
教学楼里果然比操场冷得多。记者随手摸了一个暖气包,只有钢铁的冰冷,没有丝毫暖意。进来不多久,穿着棉袄的记者已经冻得手脚冰凉。这样的环境,学生怎么坐得住上课?
在二楼的一个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个小孩鼻子尖冻得红红的,一边用手弄平自己的作业本,一边不停地吸着鼻涕。李新全说:“学生和老师只能提前穿上厚厚的棉袄、羽绒服来御寒。即便这样,还是太冷了。每个班都有十多个学生冻感冒了。”
“学生上课冻得做不了题,老师在办公室里冻得没法写教案,眼看着更强的降温天气就要来了,该怎么上课?”乌鲁木齐第六十五中学德育处副主任伊力别克说。
找“暖”之路 四处受阻难突围 李新全的职责就是管理诸如暖气此类的后勤事务。他告诉记者,10月15日当天他发现这栋教学楼没有暖气,就立即打电话向热力公司反映。
“热力公司说该找天山区赛马场换热站,于是给了一个电话号码。”李新全描述了自己的找暖经过。然而,换热站的回答是找环保局,于是李新全又找到天山区环保局的相关部门。
为什么供暖要找环保局呢?原来为配合乌鲁木齐的“蓝天工程”,这所中学在今年8月份进行了小锅炉撤并工程,停掉了学校烧了几十年的小锅炉,将采暖系统并入了热力公司的供暖管网,而小锅炉撤并工程正是由天山区环保局来督促执行的。
“环保局的负责人积极帮我们解决问题,到处打电话找人,但是结果还一样。”李新全说,“不过几经努力,一个星期后,热力公司的人来检查了管网,他们说是因为压力不够。”
据天山区环保局负责此事的陆宏举介绍,这所中学的供暖系统是二次管网,由天山区环保局招标建设,但是有没有暖气还是要取决于热力公司的整个管网系统。
陆宏举说,10月22日,距离供暖已经一个星期,热力公司在总网上增加一条管道,解决了压力不足的问题。李新全说:“但是,现在压力足了,"气"已经全部到位,但是100多个暖气包仍然冰冷。”
李新全说从向热力公司反映问题的第一天起,他每天至少要打好几十个电话,从早到晚都在忙活这个事情,但是还是得不到解决。“热力公司说去找换热站,换热站说去找环保局。电话打来打去还是解决不了。”
拖延推诿:行政低效与社会冷漠 记者发现在整个事件当中,并没有教育行政部门出现。李新全解释说:“上级部门对我们挺好的,没有必要让上级知道。”不过,有家长却找到了教育部门,结果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一个电话打到另一个电话。
到底谁该来为这所中学十天无暖负责呢?
记者体验了一次找“暖”的经过。记者打电话到热力公司用户中心,一位姓谢的工作人员接电话告诉记者找“赛马场换热站”,并给了电话号码;记者打到换热站,对方说“压力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关他们的事情,要找就找热力公司去。
随后记者联系教育部门,市教育部门行政办的工作人员说此事不归他们管,应该找负责后勤保障的计财科,并给了个电话,但记者拨过去却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再找行政办的人,对方说第六十五中应该找天山区教育局,又给了一个电话号码。记者拨过去,对方说应该找计划科,并给了电话号码,可记者打过去也是一直无人接听。
其实,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司空见惯的。很多人对此的解读是行政职能部门机构臃肿办事低效,也有人将此解释为社会的冷漠和不负责任。一位家长说:“好像这些人没有为人父母一样,孩子都冻成那样也没有恻隐之心,想都不想就推给别的部门。”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老师认为:“行政效率低和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行政人员评价体系有漏洞相关。从小的方面说是影响实际问题解决,从大的方面说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在停暖的教学楼5楼上课的初二学生阿米娜说:“教室像冰窖一样,有时候风吹进来,我们都会瑟瑟发抖。冬天来了,大家都在暖气房里,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