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北京市“五日制”限行新举措在试行一周后,开始了违规100元的处罚。
因为汽车尾号问题,公务员何女士不得不选择搭乘公交车的方式上班。“现在想来,真难忘班车时代啊!”今天,见到记者,何女士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
难忘班车时代 大凡40岁上下特别是在机关工作的人,都经历过班车时代。2005年以前,以北京为例,大到国务院部委,小到企事业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班车。即使再大的单位,开上四五辆大轿子车,几百人的上下班交通问题都解决了。
“那时候,哪有自己开车上班的呀。”在某部委上班的李先生20日告诉记者,自己开车上班实在是无奈之举。“2005年,部里班车全部取消,部宿舍离机关不近,坐公交车上班又费时间,实在没办法,咬着牙买了车。”
从13日起,北京市试行车辆“五日制”限行以来,记者在有关部门采访时,了解到有李先生这样经历的人绝不在少数。
某部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部的停车场与一般部委比算是很大的了,部里取消班车前,停车场空空的,现在早已车满为患。
“班车确实很方便,可惜取消了。”这是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人的心里话。
公务车改革应多算算环保账 说到取消班车,许多人至今不完全明白个中原因。
2005年,新华网曾报道说,当时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高达500亿元。公务用车的高额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在有些地方,老百姓把官员的“坐骑”比喻为“屁股底下一座楼”。
这一年的11月,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曾透露说,班车改革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租用社会车辆,逐步取消机关班车。当年就有2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走出了班车改革的第二步,按照离家远近分别给予200元到500元的交通补助,从而取消租用班车。
“我模模糊糊记得,当时取消班车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可以增加大家的一点收入。”前年从某部司长位子上退休的高司长告诉记者:“现在看来,得重新算一本账。”
高司长说:“就算环保账吧。本来四五辆大轿子车就能解决几百人上下班问题,取消班车后,就有可能换成上百辆小轿车。”高司长认为,当时取消班车的政策显然是顾头没顾尾。他说,当初国家进行公务车改革时,肯定是希望大家选择公共交通。“事实怎么样呢,又有谁选择了公共交通?”高司长认为,从这个角度讲,取消班车是否达到了目的,确实需要反思。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专家王灿发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一定要有前瞻性。
“这就需要一方面政策出来要经过充分论证,绝对不能搞拍脑袋政策;另一方面,政策应该尽量法律化。”王灿发提出,一项政策在试行成熟后,一定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交通限行需要有治本之策 事实上,从7月20日北京市实行单双号开始争议声一直未断。持实行单双号是停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现在的关键是,政策应该在限制公务车上下功夫。”某部委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2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部委有多个直属单位,这些直属单位管理大多都很灵活,是个“长”就有辆公车开。有的司局级直属单位有公车一二十辆。
是个“长”就有辆公务车开,在京城确实是个普遍现象。
王灿发认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政府部门一定要通盘考虑。比如,长期单双号会不会导致私家车主的不满,甚至引起诉讼;公务车改革应如何与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挂起钩来;政府部门是不是对各单位公务车进行调查统计,不需要公务车的“长”们是否可以取消公务车;大力发展公交车,特别是轨道公交,而且,公共交通一定要人性化,要将地铁出入口修到商场、饭店、住宅小区附近,方便出入等等。
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单双号问题。它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大思路,包括城市规划、工作区、居住区、商业区的布局、交通道路的合理配置等,王灿发说。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