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高杠杆交易实体或企业保持警惕属合理行为。但对美国许多健康企业长期表现感到担忧没有意义。———巴菲特
我国应该利用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坚定走出去,通过并购,解决制约中国长远发展的两大难题———技术和资源。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观点:
谢国忠:抄底美国股票风险远小于美国国债
上周末,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由于美国发行大量国债,明年将面临通胀风险,使得这笔国债的风险很大。在这种形势下,购买美国股票的风险要远远小于购买美国国债。谢国忠指出:“现在购买美国股票,根本不需要动脑筋选择,只要购买指数型基金,就会有足够的回报。”
日前,因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账面亏损超60亿美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备受诟病。中投董事长楼继伟表示,实体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导致遍地是黄金,从长期看,投资黑石是个很好的投资。楼继伟此番言论,再次引发巨大争议:手中握有19000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当下是否该大举抄底美欧市场?
自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有关中国是否该抄底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对立阵营双方陈列的理由都显得十分充分,除了学术上的争议之外,还挟持以民意。决策者则在刀尖上跳舞:一边谨慎出招抄底,一边低调安抚民意。
美欧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并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走向扑朔迷离。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回归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可能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并指导投资的最好办法。
巴菲特再发抄底信号 继一系列抄底行动后,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撰文说,虽然美国经济处于“糟糕”境地,但他正在购买美国股票,认为股市长期将上涨。“如果股价继续具有吸引力,我将把百分之百的个人资金投入美国股市”。
巴菲特此举被解读为鼓励抄底美股。他说:“投资者对高杠杆交易实体或企业保持警惕属合理行为。但对美国许多健康企业长期表现感到担忧没有意义。”在他看来,这些企业收入的确遭遇暂时下滑。但是,5年、10年或20年内,多数大企业利润将再创新高。“我无法预测股市的短期走势,但从长期来看,股市回暖、指数大涨可能先于经济复苏。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叫时,反弹时机已经错过了。”
显然,中投和巴菲特持有相同的想法。黑石集团10月20日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中投将增持该公司股份,从现有的9.9%增持至12.5%。这是中投在黑石的投资市值大幅折损后,首次增加对黑石的投资。
在解释为什么逆市增持的原因时,楼继伟指出,当前美国实体经济进入衰退不可避免,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导致遍地是黄金。“考虑到黑石是拿长钱做长事,因此经济衰退的时候可以大有所为。中投公司对黑石的发展有信心。”
尴尬中投再次抄底 作为国家主权投资基金,中投掌握着超过2000亿美元的大钱袋。中投的动向,无疑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中投目前所处的尴尬状态,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在抄底面前的两难选择。
中投去年5月22日由万德福公司出面以每股29.61美元的价格购入1亿股黑石,投资约30亿美元。一个月后,黑石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价却再没有超过29美元。
除了投资黑石,中投还向摩根士丹利和美国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Primary投入100多亿美元,并购买了美国“两房”的债券。一场金融风暴下来,中投的这些投资大幅缩水,账面出现巨额亏损,仅投资大摩和黑石的浮亏就超过60亿美元。
中投再次增持黑石,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就指出,在我国市场机制、效率都没有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地步时,投资美国没有必要。谭雅玲认为,中投增持黑石更多的原因是之前投资的损失短期内很难解套,只能增加份额来占据话语权。对中投自身来说,可以算一个机会,用量的优势弥补之前的损失。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也呼吁,中投与其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去投资美国,还不如去投资香港H股。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则对中投的增持行为表示支持。罗奇指出,尽管中投在黑石、大摩等机构上的投资出现了账面巨额亏损,但这些公司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黑石总裁詹姆斯近日来华,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对黑石的股价有信心,相信中投的投资最终能得到很好的回报。“黑石支付的分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中投公司和其他的投资者在2009年会得到我们非常高的分红。”
抄底资源类资产衔枚疾进 就在上周,据《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话称,国开行或将增持全球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股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英美资源集团股价已经下跌近七成。
随着金融风暴的加剧和实体经济走入困境,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下滑,石油期货价格更是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惨遭腰斩,跌破70美元/桶。呼吁中国借机抄底全球资源类资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强调,我国应该利用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坚定走出去,通过并购,解决制约中国长远发展的两大难题———技术和资源。郑新立强调,一方面我国可以通过并购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技术资源解决我国技术瓶颈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到海外市场购买更多的战略性资源产品,如铁矿、铜矿、铝矿、石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也指出,目前中国应该多关注与能源、资源相关的资产,以及相关的企业、机构。以前,中国要买什么资产,其价格就会暴涨。现在,趁各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购买起来就会更便宜、更容易一些。
事实表明,中国也正如上述专家建言的那样,在抄底资源类资产方面衔枚疾进。
9月26日,中石化与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油气公司TanganyikaOil达成协议,以每股31.5加元(约合人民币207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股权,预计中石化此次收购将花费人民币136亿元。此前的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意斥资41.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PetroKazakhstanInc.。该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其业务在哈萨克斯坦,并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哈萨克斯坦上市。
7月7日,中海油旗下的油田服务企业———中海油服证实,计划斥资25亿美元,要约收购竞争对手AwilcoOffshoreASA,一家在挪威奥斯陆上市的油田服务公司。(记者田志明)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