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前武汉教授定性
学术殊荣迟到39年
柑橘“黄龙病”中国人命名
本报讯(见习记者李佳 记者胡孙华 通讯员范敬群)在第11届国际柑橘大会上,被称为“桔癌”的“柑橘黄龙病”是中外柑橘专家关注的问题。
“因为1956年华中农学院(即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林孔湘教授将它定性为传染性病毒,‘黄龙病’最终成为全球柑橘学界统一名称。”昨日,我国“黄龙病”研究权威、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专家赵学源告诉记者:“不过,林孔湘获得殊荣,是在论文发表的39年后。”
赵学源介绍,柑橘黄龙病对柑橘危害极大,会造成死树毁园,该病害一直是国际柑橘学界研究的重点。这种显现为绿树冠、中枝梢发黄症状的病害,最初由广东潮汕地区农民命名,当地人将“黄色”念作“en”,将“树”念作“len”;之后,“en”经过意译,而“len”音不变,演变为“黄龙”病,在国内业界一直沿用。1956年,林孔湘教授在国内第一个将它定性为传染性病毒。
同一症状,“黄龙病”在国外被冠以不同名称。在印度被称为“枯死病”,在印度尼西亚被叫做“叶脉韧皮退化病”。1965年,南非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用一篇英文论文,提出“传染性病毒”概念,在该国被称作“青果病”的此种病症,得以被全球柑橘界统一命名。“而此时的中国,因为提交不出一篇英语论文,仍被关在全球柑橘学界门外。”
1995年,中国派人参加第13届国际柑橘病毒学家会议,最早将“黄龙病”定性为病毒的林孔湘教授已作古,而他的亲属在大会上提交了足以证明当年我国研究成果的论文英语译文,最终获大会认可。大会认定:中国人命名的“黄龙病”定性更早,取代“青果病”成为学界统一名称。 从此,“Huanglongbing”带着中国印记走向世界。
“如果早有走向世界学界的意识,我们的研究就会进展更快。”讲完这个故事,赵学源说,中国对柑橘的研究,尽管夺回这一个“第一”,但现在很多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