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28日电 题:数千个“活着的”古村落开始进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视野
新华社记者 王丽 施雨岑
控拜村是隐藏在中国西南群山深处的一个苗族古寨。这个山林梯田交织环绕、仅有202户人家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最大的苗族银匠村。
无数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艺术极品,就出自村里260多位技艺精湛的银匠之手。
可是,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近年来村里大部分青年人走出山寨到外谋生,百年古寨再听不到叮叮咚咚的捶打声,成为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空心村”。“苗族银饰锻造技艺”2006年就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这仍不能阻止古老技艺濒临消失的困境。
为了留住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近日将控拜村确定为中国首个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示范村,力求让传统技艺回归它本来的土壤并有所发展,留住苗族古老的历史内涵。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存的国家,中国的文物保护将不再局限于尘封在玻璃橱窗后的出土文物和那些主人已经迁走后孤寂的空城,数千个像控拜村一样仍延续着百年文化遗存和生活方式“活着的”古村落开始进入文化遗产保护新视野。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部分高校和地方政府的百余名专家和官员们,日前在贵阳市通过了一项旨在发展和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贵州建议”,提出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着重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泽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村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记忆,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将在政策导向、法律体系构建、技术保障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
199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大会上,“文化景观”被首次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景观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创造出的景观。而村落文化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现有村落数十万个,其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多达5000多个,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世界罕见。村落文化景观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布局形态、工艺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如果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从地域版图上消失,人们就会发现失去的不仅仅是建筑遗产,而且是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说。
历史文化村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国保留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历史古村镇中。
“今天的历史文化村镇,不但是人们现实的居住空间,而且是人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村落文化景观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具有深刻启示和指导意义。
专家们提出,过去几十年里,一些亚太地区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家遗产资源方面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大消耗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新一轮农村建设和开发热潮中,如何解决好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单霁翔说,中国的文物保护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由注重保护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发展到保护“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从保护“单个建筑物”发展到保护“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逐渐建立起“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历史文化名城”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是这个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实践。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