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08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得者。一周后,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其代表作《诉讼笔录》《乌拉尼亚》甚至在网站上脱销。人文类的出版社纷纷再版重印,在最短时间上架销售。
然而到了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身上,出版商的出书热情便有所消减,而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的“待遇”就更低了。
出版时间慢半拍 据悉,上海人民出版社计划在岁末年初出版保罗·克鲁格曼的两部关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代表性著作——《贸易政策和市场结构》与《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目前,这两部著作的译稿已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
对克鲁格曼的熟悉,得益于他成功预测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对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抨击和近期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再次印证了他的慧眼。实际上,克鲁格曼广为学界所知的是他在30岁之前就对国际贸易的模型有原创性的修改和重要的理论贡献。最终使他荣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是他在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理论贡献。
出版社底气不足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陶媛媛告诉记者,他们一直都有社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书籍出版,但一般不去赶诺贝尔奖的时间段。学术书籍通常不会出现井喷式需求,所以出版这类书刊是细水长流。但这种思维方式可否改变?
克鲁格曼可谓当今世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他身兼大学教授和专栏作家,既精于学术,又引领公共舆论。平时学术书籍基本上都是5000册印量,考虑到克鲁格曼的影响力,出版社这次可能会多印3000来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曾经也出过布坎南、图洛克等经济学家的学术著作,5000册印量背后得有研究项目基金的支持。因为高校的需求量不到出版数量的一半,大部分学术书籍还是要走市场。虽然克鲁格曼研究市场贸易理论,但此市场非彼市场,他的学术书能否顺畅销售,出版社底气不足。不过,如果能像出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那样抓市场热点,也许状况会扭转。
重视科普类图书 诺贝尔奖颁奖过后,比克鲁格曼更“遇冷”的是小林诚、益川敏英、南部阳一郎,这些著作等身的物理学者鲜有机会在大众读者前露脸,在当当、卓越亚马逊等购物网站上,无法找到他们的著作。至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的“绿色荧光蛋白”,也只能从新闻报道里略知一二。遗憾的是,记者至今也没听说,国内哪家出版社预备引入或重印他们的著作,更不用说宣传包装了。
2002年,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来华引发过出版热。甚至出现近百家出版社争购《时间简史》少年版版权的场面。事实证明,随着霍金8月到访,图书销量达到高峰。无论是《果壳里的宇宙》还是《时间简史》,都在销售排行榜上崭露头角。
在谷歌搜索引擎里,按词条“诺贝尔文学奖”可以搜出158万个查询结果,“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约120万个查询结果,“诺贝尔化学奖”也有138万个结果。可见,大众对此的关注度,并没有出版社想象中的差距这么大。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经济、科普类的出版社也可借来自勉:我的读者群里,也有未来的克鲁格曼、未来的钱永健。 (乐梦融)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