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 南方人物周刊最新

谢晋的辉煌停留在80年代—访文艺评论家李子云

文艺评论家李子云。图/雍和
文艺评论家李子云。图/雍和

  谢晋的辉煌停留在80年代

  ——访文艺评论家李子云

  本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上海

  文艺只能是工具

  人物周刊:你做过夏衍的秘书,夏衍当年对电影界,包括对谢导的支持,是不是跟早年在重庆话剧团排过戏的经历有关?

  李子云:他的主业是做报纸,但与文艺界许多人的关系很好。我记得当时他跟张瑞芳、金山、郑君里、舒绣文他们比较近,谢晋那时属于年轻一辈的。他喜欢有才气的年轻人,不论作家、演员、画家、音乐家、记者,有才气他都爱护。

所以他身边总有一批隔代的,甚至隔两代、三代的忘年交。

  人物周刊:1965年批《舞台姐妹》,接着发表评《海瑞罢官》的文章,据说由此拉开“文革”序幕。

  李子云:当时有一批作品挨批。阳翰笙的戏《北国江南》(阳翰生编剧,沈浮导演)更早一些,1964年就挨批了。1964年文化部“整风”,从批判《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开始,“揪出电影界一条又粗又长的黑线”,包括《林家铺子》、《不夜城》、《舞台姐妹》等等。最后夏(衍)陈(荒煤)路线定案,夏衍从文艺界调到外交部亚非研究所挂一个虚名,被下放去搞“四清”。关于《北国江南》我写了篇文章,被点了名,也下放搞“四清”去了。当时“四条汉子”已经定下来了:田汉、夏衍、阳翰笙、周扬。

  人物周刊:为什么总是从电影开刀?

  李子云:最大众化嘛。大家都爱看,群众看,领导也看,要弄活靶子,从电影抓起最好。高层领导也需要文化娱乐。当时好多进口片的观摩是我联系的,我还得去会场招呼。像老的美国片,《出水芙蓉》我陪着看了三次,《居里夫人》也有三四次。有个《翠堤春晓》,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片,陈毅老总爱看,但第一集拷贝丢了,所以总看没第一集的。

  人物周刊:当时是怎么审片的?

  李子云:各电影厂党委先审,然后送地方审,审完送中央。譬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片子归吉林审,最后送中宣部、政治局。有时拍了三分之一就要看片,但电影拍的时候常常是一个布景拍完再拍下一个,所以看的时候是不连贯的,跳来跳去。夏衍审片常常一审审5个,我跟着看,那时候我才20出头,看得想吐。

  毛主席不是说嘛,包括周扬这种改造得最好的,一谈到某些文艺问题,一牵涉到形象思维,还是“顽强地想表现自己”。而文艺只能是政治的宣传工具。

  “文革”时禁的那些戏毛主席自己爱看,他喜欢看旧戏,都是有绝活的那种。调李炳淑(梅派青衣,常演剧目《白蛇传》、《凤还巢》、《杨门女将》,后唱样板戏《龙江颂》、《审椅子》)他们进京内部演出,据说唱到凌晨3点钟。

  谢晋的作品结实

  人物周刊 :“文革”后谢晋导演的几部戏,《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今天看来还是蛮感人的。

  李子云:“文革”之后,震动大家的作品还是跟政治有关,都是翻案作品,拨乱反正嘛。像话剧《曙光》、《于无声处》、《控诉》,像电影《天云山传奇》,我看的时候也是激动万状。为什么?政治上出了气。但今天回过头去看,它是以概念化反概念化,还是没有摆脱那套政治上的说教。

  人物周刊:刘晓庆也提到,《芙蓉镇》里表现李国香和王秋赦那段“奸情”有点脸谱化。她说,那也是爱,只不过相爱的两个人不那么善。一想到这个我就想笑:好人相爱了,跳着华尔兹扫街;坏人相爱了,幽会完掉在牛粪上。

  李子云:但你问谢晋的作品我最喜欢哪部,恐怕还是这部《芙蓉镇》,它还是写了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我一贯说好话比较少,但平心而论,在那个年代,能拍出《舞台姐妹》这样的电影,真是挺了不起的。

  人物周刊: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早期的片子您看吗?

  李子云:你说哪部?

  人物周刊:比方说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

  李子云:《一个和八个》我喜欢。

  人物周刊:改革开放后有点追求的导演都奔人性去了,可能被历史的沉重拖得累了。

  李子云:有些电影,回过头去看,没那么了不起、没那么严重吧,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看起来真没那么激动,有时都搞不清楚;就像有些电影拿到国外,人家看不懂。

  艺术应该平衡地处理人和历史背景的关系,人性离不开特定的背景,但不能只让人去表现历史背景。反过来,完全把背景抽离的人性也不成立,抽象的人性是没有根的。第五代导演现在的作品就有点空了,流于表面。谢晋的作品,可以说是有点笨笨的,但它结实。

  第五代也好,第六代也好,他们尊敬谢导,感激谢导,尤其功成名就的同行晚辈,他们不好说什么,但心里是明白的。就像姜文,每次跟长辈在一起,他很周到,谦恭有礼,谁稍微受点冷落都能感觉到,聪明地调和,但一看他就是心里明白的。一个再出色的人,也只能从他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经历来看。谢晋的电影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你看好莱坞历史上,一个时代就是一个时代,一部好电影在它那个时代就是不朽的。谢晋的电影停留在了80年代,他走不前了。

  李子云

  1930年生于北京。1949年起先后在华东局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1950年起担任夏衍秘书,并开始写评论文章,自述“历次运动中不断批判别人,自己也不断遭批判”。1977年进《上海文学》编辑部,曾任副主编。著有《我经历的那些人和事》等。

(责任编辑:徐永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子云 | 夏衍 | 谢晋 | 阳翰笙 | 周扬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