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前晚11点左右正式揭晓。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分享了这一四年一届的、中国目前最权威的长篇小说奖项。
在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4位作家中,贾平凹是最志在必得的一位,在最终结果揭晓前,他就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如能获奖,不会意外”。
昨天结果公布,贾平凹再次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他善意地请那些读不懂《秦腔》的上海读者要“慢慢品”。
青年报:再一次向贾老师表示祝贺,您现在最想说什么?
贾平凹:谢谢你的祝贺。现在当然是很高兴了,之前我也获得过一些奖,比如2006年的“红楼梦”奖,但是我还是最看重这个茅盾文学奖的。
青年报:您几天前对本报说,《秦腔》是您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能不能谈谈是哪里让您觉得满意?
贾平凹:我当然写的还是乡土,是我们那个地方的事儿,之前我也写过一些类似的作品,但是《秦腔》的视野更宏大。
青年报:有一些上海读者曾抱怨读不懂《秦腔》,因为读不懂,所以读不下去,主要是语言的问题。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贾平凹:(笑)不会啊,《秦腔》最早就是在上海《收获》杂志发的,当时我还来上海做过宣传。有关《秦腔》的最早的一次研讨会,也是在上海开的,当时有许多著名评论家出席。我觉得上海人还是懂我这部作品的,尤其是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秦腔》获得红楼梦奖的时候,他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我就觉得写得很好。
青年报:对那些觉得这部作品艰涩难懂的读者,您有什么建议吗?
贾平凹:当然,可能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我用了很多陕西家乡的土话。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上海读者慢慢地读,慢慢地品,还是可以读下去的。
青年报:多次传来有关您将封笔的消息,在您最近的长篇《高兴》出版之后,这种传言更盛了。这是不是真的?
贾平凹: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封笔这句话,我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青年报:那您最近有什么写作计划吗?
贾平凹:准备写个长的!(主要是什么题材呢?)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吧,也就是“文革”前后的事。(还是写您的家乡吗?)我的家乡在这部作品里还是会写到的,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小说就写一些我经历过的事情。
陈思和评《秦腔》:自然的现实主义 《秦腔》所描写的正是这样的感觉:自然状态的民间日常生活就是那么一天天地过去了、琐琐碎碎地过去了,而历史的脚步早就暗藏在其中,无形无迹,却是那么地存在了。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就如曹雪芹创作伟大的《红楼梦》一样,家族史无须用来印证具体历史的真实事件,反过来是用现实主义的力量揉碎了现实生活中无数细节,再创造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和谐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现实主义,是天地的、自然的现实主义,也是最有力量的现实主义。
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是法自然的结果。人世社会也是一种自然。但一般的现实主义艺术描写人世社会,总是先赋予这个社会的本质性的看法,并要求艺术通过故事描写来展示其抽象的本质,这就是人为的故事,也是历史的哲学的现实主义,《秦腔》所描绘的则是自然形态的人世社会,当然不是说,清风街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恰恰相反,它的故事集中反映了近五十年来中国农村文化经济的变迁史,尤其描述了传统乡土文化在当下的尴尬处境和重返民间的迫切呼唤。 (来源: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