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日前正式公布,虽然在本届茅奖的名单中看到了更多元化的文学审美,但依旧是五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届评奖一如既往地稳妥,照顾到了方方面面,一定要说有什么遗憾,可能是没有照顾到年轻新锐的写作力量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现在的文坛逐渐分化,70、80后作家几乎被排斥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之外。”
为什么如今的文坛新秀们难以跻身主流文坛?作为23名评委中唯一一位70年代出生的评委,谢有顺也是首次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他认为内外的很多因素都决定了这一点,“从外部的原因来说,70、80后的作家面对很强的来自前辈们的压力,"文革"后期,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的作家,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人成名之后还有很长的创作生命,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我们文坛的标本,新人的出现就比较困难,同时这个时期的作者也遭遇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他们被挤压在夹缝中生存,很多人还是在坚守纯文学理想,但是声音却日渐微弱;从内部的原因来说,与老一辈的作家自觉地向文学大师和传统那里学习精华相比,新一代的作家对自我的认知不足,他们对世界很多的认识是碎片化的,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割断跟历史的联系是不行的,传统文学不会后继无人,也许不会再一批批地那样出了,但还会有些个体能凸显出来。”
对于一些被公众所熟知的新生代作家,诸如韩寒、张悦然,谢有顺更与很多老一辈的评论家观点不同,“虽然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但是我不认为他们是在为市场写作,他们的很多文学观念是相当纯粹的,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才气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语言很好,比很多大家初登文坛时写的语言都要好,当然按照老一套的文学批评程序的理解,他们的作品微不足道,我想要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需要新的文学观念的注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