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0月29日电(记者姜敏、张非非)1992年10月9日,金杯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从此敲开了西方金融市场的大门。
时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陈健称中国股票在美国上市的意义“堪比乒乓外交”。
回想16年前在纽约股市刮起的“金杯旋风”,时任沈阳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王世良感触良多,并向记者透露了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
1991年,处于改革前沿的沈阳金杯公司与华晨公司合资成立了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次年2月共同筹资1600万美元,在邻近美国的百慕大注册成立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公司,并作为第三国的国际性公司,申请在美国发行股票和上市。
“说起金杯在美国上市,不能回避金杯A股国内上市的艰难历程。”王世良说。
1988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拥有5万多职工的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向社会发售1亿元人民币优先股票。从7月15日至第二年9月的一年多时间内,金杯股票经历了从内部强制摊派到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设发售点,直到进入中南海“摆摊销售”,总计卖出4637万元,还不到总数的一半。“那时的股票每股面值100元,售价人民币100元,5年期内年股息率不低于14%。摊派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金杯旗下58个生产厂都要购买,大厂要买一二万元,中型厂要一两千元,小厂则几百元。当时第一个租赁经营金杯公司汽油泵厂的厂长林方逎被摊派买了10万元的股票,这位厂长把买股票当成了捐赠行为。还有人买了股票到黑市上去交易。可见市场经济起步的艰难。”王世良说。
1992年7月24日,金杯股票在上交所上市。时任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赵希友,敏锐地发现美国投资资金天量过剩,便决定到美国筹措资金。敢于到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去卖中国企业的股票,这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也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而赵希友却在悄悄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当时完全是在"只干不说"的秘密状态下进行的,是绝密,只有几个人知道。”王世良告诉记者。
在紧锣密鼓的操作中,金杯公司科学权衡可行性和风险性,选择世界著名的美国格信律师事务所、香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及美国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美林资本市场公司和所罗门兄弟公司进行合作,着手股票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无论上市成功与否,都要偿付国外律师、审计公司和股票承销商高达560万美元的昂贵费用。
经过外方来沈两个多月的考察、审计和评估,金杯经受了国际标准的全面检验。双方敲定“第一波士顿”为主承销商,“美林”和“所罗门”为副承销商,正式签署了股票承销协议,并于9月18日向美国证券交易与管理委员会提交了申请书。
1992年10月9日纽约时间上午9时30分,坐落在繁华的华尔街旁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音,英文缩写“CBA”的华晨――金杯股票正式挂牌交易,大批的投资者争抢着递送申请单购买。巨大的显示屏显示:每股售价16美元,500万股发行量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抢购一空,股价迅速上扬至20美元。
于前一天到任的我国驻联合国大使陈健先生参加股票上市仪式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卖金杯股票!”他接着说,“中国第一张股票在美国上市,不仅是企业经济行为,更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其意义胜过当年的"乒乓外交"。”
我国党和政府对金杯股票成功在美国上市给予充分肯定。当年10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亲切接见金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希友,在详细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金杯股票在美国上市对于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深远意义,并形象地说“金杯接通了美国乃至世界金融的管子”。
王世良说,如今,股票在境外上市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在当时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中美关系遇到很多麻烦,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和完善,金杯股票在美国上市能够受到追捧和青睐,确实不易。它不仅表明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承认,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金融中心打开一条通道,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金融支持。
记者欣喜地看到,随着沈阳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沈阳企业海外融资由“小步前进”变为“加速跑”态势。“十一五”以来,共有10家公司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共融资近5亿美元。目前,沈阳市共有上市公司33家,其中在境外(含香港)上市的已达12家,海外融资成为沈阳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