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证指数达到1719点,进入历史新低点。在当天举行的2008年招商证券论坛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尼尔森调查公司等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各个大城市居民投资信心已经大跌,其中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城市居民,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敏感度最高。
证券市场不景气只是整个经济形势扭转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在论坛上引用多项证据指出,目前经济下滑的势头已经形成,为此需要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恢复市场、企业和居民的信心。
一项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着手进行的报告指出,从长期看,期待国家全面重构福利体系,增加对于教育、卫生、社保、低保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领域尚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
将进入中等增长时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指出,中国经济可能进入到一个中等增长的时期,将来的常态年经济增长率不是10%,而是5%-8%,在衰退期间,有可能低于5%。
原因是,由于外需疲软,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贡献比较大的出口、投资已经难以有更大的贡献。短期内靠增加出口退税率、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甚至人民币贬值等手段,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限。
在去年11.9%的经济增长中,出口贡献了2.5个百分点左右,而今年经济增幅不断下滑,与出口的贡献率下降息息相关。中国社科院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
于此同时,投资也在下降。2007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幅为17.34%,当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为2.7%。由于中国的投资与贷款数据密切相关,投资价格又与工业品价格相关,因此两者的差价可以反映出投资的实际增长情况。按此判断,2007年9月末二者差距为14%。200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4.4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2008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幅为14.73%,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为9.1%,二者的差距只有5%左右。这意味着实际贷款反映的投资实物量增幅在大降,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在降低。
夏斌指出,目前需要尽快调整政策,如果政策调整得慢或者调整得不到位,政府所担心的经济过快下滑,在明年上半年就会变成现实。
基础设施投资治标不治本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根本的还是要国家大力投入民生领域,增加有关教育、卫生、社保、低保的投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等措施,以增加消费刺激内需。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一批建设项目。对此,汤敏反对像1998、1999年政府大规模对基础设施投资,以启动内需的办法。“目前发展的瓶颈已经发生变化,基础设施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好了。”他解释说。
许小年同意在居民消费上做文章的看法。他经过测算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制造业产生的就业岗位数占全体就业的25%左右,30年间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而过去依靠投资,特别是大多数投在制造业的增长方式,已经很难有效地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并增加居民收入。从农村中游离出来的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进入了服务业。
未来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空间仍很大。2007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印度是50%、日本是65%、美国是80%以上。许小年认为,如果再次以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短期会缓解经济下滑,长期则会使过去的发展模式持续,反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当于一个病人你只给他吃退烧药,而不给他吃消炎药,他烧可以退下去,但是炎症没有消失,那么病征会卷土重来。”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