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0-30 01:31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王鹏飞是一位20岁的年轻人。9月22日的这一天,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0岁。王鹏飞走得匆匆而又平凡,但他短暂人生的最后时刻却用博爱和崇高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他实现了捐献眼角膜的夙愿,两位失明患者因为得到他的捐献而重见光明。
王鹏飞家住临县清塘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全家5口人仅靠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过得拮据。然而生活的变故让这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2005年年底,17岁的王鹏飞突然感觉浑身无力,出现了全身浮肿、呕吐、流鼻血的症状,诊断结果让全家人悲恸欲绝:尿毒症,并伴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像是天塌了一样,鹏飞可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当时我和丈夫都绝望了。”每每提及三年前王鹏飞刚刚患病的时候,他的母亲赵春梅总是不能自己,潸然泪下。众所周知,肾脏移植的费用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王鹏飞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幼在父母朴素思想的教导下成长,很懂得帮助别人、孝顺父母,瘦小的身躯早早地承担起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农家活。他酷爱画画,也很有这方面的天赋,把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然而无情的病魔让他的理想变得遥远,正读高二的他不得不辍学治病。他很清楚所患疾病对于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为了看病父母毅然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孔窑洞,为了省钱,一家人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王鹏飞搂在怀里不愿释手的书本。为了减轻父母亲的压力,他一边摆水果摊一边学习、治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尽管日子艰难到如此程度,可他依然不忘帮助别人。适逢汶川发生大地震,他还特意从太原打电话给在临县的母亲,让母亲以他的名义通过临县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一百元钱。
王鹏飞与病魔顽强抗争、坚持学习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纷纷向这位意志坚定、品学优良的重病学生捐款献爱心,吕梁市一所残疾人学校的校长送来了2000多元。王鹏飞知道这件事后,执意让母亲退还给学校。“他们也不容易,我不能用他们的钱。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却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关爱,如果我的病好了,我一定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回报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这是一位重病学生留在世上的最后话语。
9月22日清晨,王鹏飞在乘坐公交车去医院透析的途中晕倒。当母亲赶到医院时,王鹏飞已经停止了呼吸。母亲拼命摇着儿子冰凉的手,撕心裂肺地哭着。稍顷,她找到医生说:“我儿子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生前交代过,他去世后,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把光明留在人间。”医生很震惊地问她的看法。母亲说:“人死不能复生,捐献眼角膜也是儿子的一个愿望,一个回报社会的愿望。鹏飞的路虽然没有走完,可其他人能继续带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好好活下去,是对鹏飞最大的安慰。”随后,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医院,母亲替王鹏飞在《捐献角膜志愿书》上郑重地签上他的名字。
每次提到儿子时,母亲总是欣慰地抬起头,含泪微笑着,并不停地抚摸手里攥着的一本粉红色册子。那是她代儿子签的《捐献角膜志愿书》。
侯晓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