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袁英红)大医院如何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如何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新“医改”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究竟如何定义?昨日,“大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高层论坛”在汉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刘谦来汉听取有关专家和基层的意见,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调研。
记者从该论坛上获悉,武汉市成为“大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全国试点城市。
刘谦: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未变造成看病难
昨日,在武汉市卫生局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大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高层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介绍,此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性很强,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确保医疗机构服务的公益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为什么多年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解决呢?刘谦认为主要是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政府投入过少的问题和“以药养医”等问题,也不排除老百姓的就医观念问题,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高。对此,政府方面会加大投入,逐步改善“以药养医”的格局。
现在有些医院盲目扩大规模,“即便是现在扩大10倍的规模,很多医院的病床依旧不够用,所以看病难的根本原因不在这里。”刘谦说,政府主导的医疗单位不是什么都包办的,不应该追求产业化,但也不应该排斥竞争因素,国家对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大医院不能“包打天下”
“现在我国的医疗现状就是一头紧缺、一头浪费。”刘谦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病源紧缺,而各大医院却人满为患,这除了和就医观念有关外,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问题。
刘谦特别强调,不同的医疗机构任务、责任都不一样,不能过位也不能缺位。有的国家的大医院根本没有设立门诊部,虽然这不符合我国国情,但可以看出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定位问题的思考。“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应该在社区完成,大医院不能“包打天下”,而应该解决疑难重症、培养人才、科研和技术指导问题,预防、康复、宣教、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服务性的问题应该交给社区来做。
不赞成“大医院医生必须到社区服务”
为何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信心?在随机调查中绝大多数人表示,不相信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因此,很多地方都推行了大医院对口帮扶或者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做法,“其实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有利益冲突的,大医院必须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才能帮助社区。”刘谦不赞成规定大医院的医生必须到基层服务一段时间才能评级的做法,“有些专科医生并不适合在基层工作,比如麻醉科的,在社区工作等于浪费时间。”因此,解决的办法是派到基层的医生应该发挥“传授”作用,对基层医生制定一个培训的程序,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勿盲目扩大规模
昨日,刘谦副部长调研了武汉市江汉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青山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武汉市两个很具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个是由大医院托管的,一个是由大医院“结对子”帮扶的。刘谦副部长对这两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给予了表扬。
对于现在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盲目扩大科室和规模的问题,刘谦明确地提出不赞成,因为社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解决一些基本的小病,大病就应该上大医院,只要基本设置全科室和康复科室,做好健康管理和宣教就好了。
在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谦对于该中心如何管理慢性病病人情况很关心,在健康管理室,他请医务人员拿出管理档案仔细询问,“你们分管的辖区有多少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他们现在控制的情况怎么样?”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答,“我们辖区有117个糖尿病病人,957个高血压病人,血压的控制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对此,刘谦大加赞赏,因为全国血压控制率仅为6%左右,而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帮助疾病控制机构承担起这部分职能,说明公共卫生职能的转换走对了方向。当看到附近居民刘女士正在康复科用该中心特制的中药做足疗时,刘谦上前询问,“感觉很好,在大医院看完病后回社区治疗,又方便又实惠”,刘女士笑着说。
一路上,刘谦副部长不断询问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感受,“病人的感受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
本报记者 胡梦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