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荻田村2000多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将结石窝100亩荒山改成大寨田,由于地势较高,无水灌溉,村里只好种红苕喂猪。
改革开放那年,大寨田分到各家各户。600多户村民春种黄豆、花生,秋插红薯,一年下来,亩收花生150斤、黄豆200斤、红薯300斤。
1986年,村民又改种苎麻,亩纯收入近1000元。到了90年代,有的村民又种了经果林,栽上桔柑、板栗,他们办起了生态养猪场、养鸡场,在柑桔林中套种花生、黄豆,在板栗树下散养土鸡,年收入可观。
进入新世纪,村里外出打工的人们在外学到了技术,赚足了票子,纷纷返乡寻找创业机会。2006年5月,恰逢玉立砂带集团在荻田村创办扶贫工程,几经论证,他们决定在大寨田里建荻田纺织厂。村民纷纷响应,有50户村民以现金入股,有5个组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共筹资1000多万元,在大寨田里兴建了一座占地20多亩,拥有成套纺纱设备1万锭,装织机256台的纺织厂,解决400余人就业。荻田村100多位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经过培训后,成为新型产业工人。他们下班后,还可种田,两头兼顾,两头受益。去年入股村民户均分红6000元,最高的分红2.2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如今荻田村民实现从村民到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变,有部分村民变成股民。那20多亩大寨田也创造了大山里的神话,亩创造效益30万元,亩收益是过去种经济作物的300倍。(刘健平整理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