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伴随着沪深股市继续震荡下行、上市公司季报披露业绩增速放缓以及外围市场的波动,沪深基金指数本周延续跌势,但成交量开始放大,较上周放大三成,与此同时,QDII基金加权平均大幅上涨7.45%。
数据显示,沪基指开盘于2349.35点,最高探至2353.00点,最低探至2214.27点,收盘于2281.48点,下跌111.02点,跌幅4.64%;深基指开盘于2489.47点,最高探至2495.09点,最低探至2373.40点,收盘于2433.27点,下跌84.71点,跌幅3.36%。
从成交量上看,两市基金全周的成交金额为78.35亿元,较上周放大三成,成交量为7834.8万手。
受A股调整的影响,偏股型(非指数)基金整体继续调整,与主要股指相比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指出,从基金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偏股型基金整体继续降低了股票配置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这是本周偏股型基金跑赢大盘的主要原因。
本周,股票型基金净值加权平均下跌4.33%。部分年内新发、处于建仓期的基金受益于债市红火取得正收益。指数型基金净值加权平均下跌5.95%,中小盘股指数和核心资产类指数型基金相对抗跌,深100、沪深300以及红利指数型基金跌幅居前。混合型基金净值加权平均下跌3.67%,股票配置比重高的混合型基金跌幅居前。
受海外主要股市反弹带动,QDII基金加权平均大涨7.45%,成为本周基金业绩的亮点。
股市的调整也加剧了基金经理调整的频率,国信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涛指出,随着市场跌幅加深,基金净值普遍缩水状态令各基金管理人倍感压力,从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看,调整频率仍然较高,而高层管理人员频频更迭也是重要原因。9月份一半以上的经理变动均属增聘行为,“双基金经理制”管理模式成为行业趋势,9月共有13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调整了1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新成立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创下近5个月来新高,共有12只新基金成立,合计规模近175亿元,规模较上个月增加129%,平均规模为14.5亿份,其中债券型5只,占比71%,平均募集份额24.8亿份;偏股型7只,平均募集份额为7.2亿份,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发行较为抢眼。
从新基金来看,10月份新基金发行数量较9月的11只继续增加,为13只,其中债券型最多,为5只,另有混合型4只、股票型3只、保本型1只。
杨涛指出,10月份伴随债券市场走强,债券型和货币型两类低风险基金异军突起,连续3周取得净收益,尤其是债券型基金,在三季度大幅减持股票腾出资金后,借助国内紧缩货币政策结束,对固定收益类资产进行了积极配置,取得1.88%的平均净值增长。但是,随着实体经济下滑影响,部分企业盈利出现了负增长,资金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引发了市场对信用债券的担忧,有一批该类别债券在10月中旬后呈暴跌走势,因此,在对国内信用债的风险累积需要警惕的同时,对债券基金投资风险也不可掉以轻心。
杨涛认为,10月份对于基金未来走势影响较大的是其三季度的披露情况,总体看来,由于三季度偏股型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仍在70%左右,期间虽在一些行业和个股上大幅减仓,但随即在其他行业和个股就进行增持,持股比例并未显著降低,因此,一旦市场企稳,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凸现是值得期待的。当然,考虑到基金经理在三季度报告中的观点普遍谨慎,基金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增加股票仓位。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