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携手拯救濒危古建筑共创“世遗”保护新模式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属于全人类。”这句话在全球化的今天得到了更加生动的体现。
10月29日,中国北方的深秋时节。河北承德普宁寺,一座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融合了汉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庙,院落里热闹非常。一项联结中国与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这里正式启动。
当天,(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美国运通公司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一起,在这里共同宣布了一项重要捐赠———美国运通捐赠8万美元,以修缮普宁寺内著名的两尊巨型木质雕像(这一木雕大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木雕佛像)。由此,WMF这个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已经活跃了40余年的非政府组织(NGO),开始在中国的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今年年初,WMF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是前者在中国第一次与国家级别的机构签订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帮助双方开展协作,以确认和维护中国濒危古迹。而普宁寺则是该备忘录签订、合作关系确认后启动的第一个项目。而随着这一项目的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话题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普宁寺列入2004年"世界建筑遗产观察"全世界100处濒危遗产保护名录时,WMF便意识到其急需修缮。”WMF执行副总裁伍子兴先生这样说道,“美国运通对普宁寺这一非常重要的遗址予以慷慨资助,将使这个2004年启动的项目得以圆满完成。这对WMF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展开的全新合作而言是个好的开始。”
而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代表,该院科研处王金华主任也对WMF和美国运通的支持表示了欢迎,“我们希望作为见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WMF谅解备忘录合作的首个项目,承德普宁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能够圆满成功。美国运通通过WMF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捐助,是国际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式,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更多国际支持。”
首批“世遗”公布30年“人类活动”成主要威胁 美国著名漫画家沃尔特·凯利曾有名言:“我们已经遇到了敌人,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而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这句话就是真实的写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此明确了文化遗产的范畴,即文物、建筑群和遗址。截止到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由此可见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中所占的比重之大。
然而,随着世界步入新千年,对于文化遗产方面的破坏却似乎呈现出有增无减的势头。据统计,自从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时间本身的磨砺外,对文化遗产造成最主要威胁的,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战乱冲突、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过度旅游,则是直接的破坏因素。
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据专家估计,在那里大约遗存有万余处记录着人类不同年代的古文明遗迹,其中包括许多最伟大的人类文明成果。然而,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孤立、战争以及持续至今的武装冲突,已经使这些遗产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今天,诸如巴比伦的神庙等古巴比伦遗迹已经被战火肆虐得千疮百孔,而其他一些同等重要的遗迹也正在遭受抢掠者们的破坏。
在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城市化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趋势。而新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有新的空间形式去容纳,这是每个国家都将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业对于文化遗产方面的收益和压力同样都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受控制的旅游业极有可能会破坏建筑遗产,而越是知名度高的历史遗迹越是如此。因此,如何控制游客数量和交通压力,发展可持续旅游,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隔年发布气候变化日益影响文化遗产 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网页上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由于人们的长期忽视、战乱冲突、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每天,人类文明中的建筑遗产都正在永久地消失……
随着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便有一些NGO组织陆续成立,专门筹资以帮助挽救那些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而WMF便是于60年代成立的这样一家国际组织。40多年来,该组织通过与各地社区、其他基金组织以及政府的合作,保护着全球90多个国家的重要建筑和文化遗址。其最成功的建设项目之一,便是柬埔寨吴哥窟的大型寺庙群工程。
而WMF进行对外宣传的标志性工具,便是“世界建筑遗产观察”(WorldMonumentsWatch)。该计划于1996年问世,每隔一年发布一次名单,以公布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该名单是代表亟需帮助的遗址,向全球寻求支持的一种强有力手段。迄今为止,列入“世界建筑遗产观察”的数百处遗址已获救助或已脱离困境。
美国运通是“世界建筑遗产观察”的发起赞助人,在计划执行的首个10年,美国运通就已经为62个国家126处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贡献1000多万美元。美国运通对“世界建筑遗产观察”的承诺使WMF获得来自地方和国家政府、全球企业、基金会和个人的数百万美元的额外资助,也鼓舞了世界范围内新的文物保护热潮。
自该计划发起以来,已经先后有544处文明遗址出现在这份“名录”中,几乎将近其中的半数,来自79个国家的文化遗址,已经收到了WMF总数5000万美元的捐赠款以用于遗址的修缮工作。在2008年最新公布的一期“世界建筑遗产观察”中,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这些由于气候变化而濒临消亡危险的地区主要包括加拿大赫西尔岛、南极洲的斯科特小屋等。另外,在最新这期的“名录”中,还包括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的近代上海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