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确定对提升沈阳文化品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市文化局组织专家就沈阳文化名城内涵如何界定进行了研讨。今天,市文化局通过本报面向广大市民集思广益,再一次大规模征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见解。
征集方式:市民可直接向市文化局文物处寄去书面意见,也可通过sywenwu@126.com发电子邮件,截稿日期为11月15日。
背景资料
初步确定的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可以概括为“一都二城五个时期文化特征”,“一都”指清代盛京都城,即清入关前都城及入关后陪都。
“二城”指关外重镇和工业之城,关外重镇指沈阳自战国时期建侯城,经辽金时期沈州城,元代沈阳路城和明代的沈阳中卫城,逐步发展成为东北重镇;工业之城指沈阳自近代以来逐步成为中国的工业之都。“五个时期文化特征”指清前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和关东文化,即以“一宫两陵”为代表的清前文化;以张氏帅府为代表的民国文化;以“九·一八”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沈阳作为共和国装备工业基地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沈阳形成的具有东北地域色彩的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形式为代表的关东文化。
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研究员
内外城各八门,之间以放射状街道联络,外城街道与内城正方形的井字街道呈钝角状相连,并向外城以斜方向的直线延伸。清初沈阳城及街道网络的这一基本格局,对此后沈阳城市的发展和街道的走向,起到决定性影响。
清初沈阳城是中国都城规划史上最后一例,其延续也应是现在和今后沈阳城规划的基础,特别是体现城市个性化方面,有特殊意义。
傅熹年先生提出中国古代不利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因素之一就是“在改朝换代后,大都把前朝的都城、宫殿加以破坏”,而满族入关后,将前朝的都城和宫殿全部延用下来。这是满族高明和独特之处。而在关外,又保留了深具满族特色的都城。
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李仲元研究员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特之处:历史悠久。沈阳拥有2300年的建城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多民族矛盾、交汇、融合的激发点上,高句丽、契丹、女真、满等少数民族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
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底蕴。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以沈阳为舞台展现他们的表演。很多震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沈阳,以此为大本营的奉系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只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研究员辛占山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保护的不仅是方形的内城,而且还包括圆形的外城。其次是联结城市中心由东向西延伸的一条轴线,它把沈阳的古代和近代连在一起,这里不只是保留几座建筑物,而应该在城市整体保护基础上,划出若干历史街区来,加以成片保护。同时还要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兼顾郊区的保护体系。
沈阳建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陈伯超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它的保护工作,首先是对城市整体意义上的保护。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1、特色鲜明的沈阳城。沈阳城是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相融合的一座城,这种融合,体现着各自鲜明的建城特点和典型文化特征的融合。2、关东传统文化的载体。东北是一个地域特点非常鲜明的地区,辽沈地区建筑的构造做法、营造技术、建筑形式也与中原有所区别。3、中西文化融合的近代建筑。沈阳近代受国外势力和本土奉系势力共同作用,更多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别是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和内部结构更反映出本土文化的特点。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刘长江
要科学地界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范畴及其文化内涵,一是要立足于突出自身特色,二是要具有实际保护的可操作性。
沈阳地区的近代文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主要是从日本开始的。奉系建筑是西洋建筑和本土四合院的结合,是沈阳的一大特点。工业文明也是先学日本,后学西方,以军事工业为主。现代城市格局形成于奉系军阀时期,直到1979年之前变化不大。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李声能
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城市建设史密不可分,考察沈阳的建城史和现存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名城内涵应该突出都城地位,体现“山水城”和“工业城”的特征,彰显“四个文化”。
都城是指盛京都城。“山水城”内涵应突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生态内涵;“工业城”是指沈阳自近代以来逐步奠定的工业都市的地位。“四个文化”是指清前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和关东文化。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佟悦
历史文化名城的界定应遵循两个原则:一、内涵的确定应体现沈阳的个性,体现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特点,二、内涵应与保护工作密切结合,将内涵加以扩展,就可涵盖全市的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和单体文物,通过现存的历史建筑风貌来体现名城内涵。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晓云
人文环境的内涵概括要突出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沈阳的生态空间格局可以总结为“山水盛京”;城市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双城鼎立”,总体来说,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可以概括为“清前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和“山水盛京、双城鼎立”两大空间格局。
本报记者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