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金融危机,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中的主要角色都有哪些?危机引起了人们哪些思考?本栏目稿件将略述其貌,敬请读者留意。——编者 从美联储主席位子上退休的格林斯潘,如今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秋后算账”。
自从1987年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以来,格林斯潘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干了19个年头。这19年,正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所以在2006年1月退休时,格林斯潘的威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人甚至建议将印在美元纸币上的“我们信仰上帝”这句话,改为“我们信仰上帝和格林斯潘”。格林斯潘被称为一个神话。然而,如今神话终于到了终结篇。
今年10月23日,83岁的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时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自己当年的财政政策失误有“部分”关联。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正是格林斯潘长期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美国房市泡沫,为“次贷危机”提供了繁衍的温床,进而产生导致金融动荡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00年,由于累积多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股市大跌。为拯救美国经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从2000年5月开始连续11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降至2003年6月的1%。随着银行利率下调,美国人开始大胆贷款。这客观上为市场提供了充裕资金,即所谓的流动性增强。但格林斯潘虽成功拯救了美国证券市场,却“按下葫芦浮起瓢”,催生了另一个经济泡沫,即美国楼市泡沫。
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至2001年7年间,全美房价不过上升53.12%,但2001年至2006年年中这5年半时间内却大涨63.41%。个中原因之一便是贷款利息低,钱容易到手,买房子的人多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逐渐推高房价。反过来,房价一路向上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买房队伍中来。其中既有真正需要购房的人,也有看到楼市上涨希望通过投机赚钱的人。这些买房人随后又吸引贷款机构想方设法把钱贷给他们,以便“充实”银行的腰包。为此,美国一些银行大力推广次级贷款(简称次贷),使许多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三无”人群也能够从银行贷到款购买房产。这反过来又推动房价变得更加诱人。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美国房价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形成巨大泡沫。美国次贷市场也迎来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最初在进行“次贷”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把手中还未还清贷款的房子再抵押给银行,就能万事大吉。然而一旦狼真的来了,问题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世界上没有永远下降的利率,没有永远上涨的房价,也没有永不破裂的“泡沫”。2004年底,为解决当时严重的通胀压力,美联储掉转车头走上了加息道路。在格林斯潘卸任前的18个月里,联邦基准利率飞增到4.25%。随后,他的继任者伯南克接过加息接力棒,一路加到2006年6月的5.25%。在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后,美国住房市场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降温。这时,许多扛不住高额利息贷款的人却发现,已经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去,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格也已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于是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只能把房子甩给放贷机构。而放贷机构扔出去的是大把贷款,收回来的却是严重贬值的房产,已无法通过收回抵押的房子再出售的方法弥补放贷损失,巨额的资金亏损就造成了“次贷危机”。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初显峥嵘。此后,曾经是资本市场“天之骄子”的美国次贷公司,纷纷陷入严重财务危机。与此有牵连的全球一批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也陆续宣布卷入“次贷危机”。
曾经炫目的格林斯潘神话,终于变成了格林斯潘泡沫。那么,还有谁参与吹大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泡沫?这个泡沫又影响了哪些人?且听下回分解。
1、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由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人、委员五人组成。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在货币金融政策上拥有独立的决定权,直接向美国国会负责。
2、次贷: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的一种特别房贷。由于这种贷款很受欢迎,利率通常比“优质”贷款高2%-3%,因此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