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原汽车兵,给人的印象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其实,在国防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高原汽车兵除了保持原有的优良传统外,也展现出了特有的时代新貌。不信?你来瞧瞧西藏军区某汽车团的几位士兵。
自学成才的“兵专家” 陈金廷在高原汽车兵中很“牛气”,因为他不仅连续4次在汽车修理专业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而且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完全靠自学成才。
现在的陈金廷,早已拿到了汽车修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和军队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不但能将车辆维修保养问题制作成形象的三维动画,还自行编写了《车辆常见故障100例》,并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完全是“专家”级人物。最“风光”的一次是,在一次上级组织的车辆检查中,他把汽车电路全部拆下且打乱后,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全部装回原处,车辆运行正常。技术上炉火纯青的陈金廷依然学无止境,不断挑战自我,他基于实际应用经验先后研制成功了“野战快速补胎器”和简易定位卡销,非常实用,广受好评。
团长孙志刚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决定了维修保障人员不能再满足于“敲敲打打”,甘当“后方”,而是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战时突击能力。这也是未来维修保障人员的培养方向。
部队培养的优秀公务员 去年6月,一张法律大专自考毕业文凭寄到五连二班藏族战士阿旺手中,至此,他已经拥有大专学历、英语五级、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等众多“硬”证书。
这搁在普通人身上,你或许不以为然,可如果你知道阿旺刚到部队时一个汉字不识,只会讲几句简单的汉语时,相信你一定会惊叹了。阿旺2002年入伍时,不要说学习训练,就连最基本的语言沟通都困难。连队专门为阿旺制定了学习计划,学汉语学英语学电脑,并安排连队的大学生官兵专门辅导他。
当兵几年来,阿旺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营养。2006年9月,阿旺随车队执行物资下送任务途中,沿途碰到几个旅游的“老外”,阿旺流利的英语口语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当兵期间,阿旺还光荣地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代表。去年11月底,阿旺退伍时,地方5家单位的领导来争聘他。如今,阿旺已是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一名优秀的公务员。
团政委王易宏当兵几年,受益终生。靠什么受益?就得靠“素质”。把战士培养成为兼具文化素养、军事技能、战斗精神的新型士兵,受益的不单是军队战斗力,更是战士的人生。
天路上的文明使者 出车前,“红旗车标兵”何开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次本班战士的仪表仪容。他说,军车就是流动的文明窗口,一言一行都不能疏忽。去年3月,何开虎配属机场出车,因天气太热,汗水顺着他的脖子直往下流,机场的同志关心地说:“把外衣脱了吧。”他说:“谢谢关心,执行任务时保持军容严整。”
早在6年前,何开虎的驾驶室内就专门放着几个塑料袋。不管行车到哪里,他都做到不向车外扔一个烟头,一片纸屑……车队到达兵站后,他每天利用餐后半个小时,将大家用过的废弃物品归类储存起来,转送到回收中心。一开始有好多人不解,可自从何开虎搞了一次数字公示——3年来废品回收的利润是4000多块钱,资助了3名贫困儿童入学。大家竖起了大拇指,并都备上了一个专收垃圾的“文明袋”。
团参谋长施勇高原缺少绿色,但高原的兵不能缺少绿色。作为一支常年担负边防物资运输的汽车部队,吃苦奉献要站排头,文明环保同样要当先锋。
高原上的精神“补氧师” 作为一名士兵,刘响在部队驻地内外的知名度极高。因为他在放映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拥有音像器材维修和电影放映员中级资格证书,前后共放过电影千余场。
2006年春节前,汽车团踏冰卧雪,千里奔袭,官兵们极度疲惫,意志力面临严峻挑战。紧要关头,刘响放映了他自己精心创作的人物纪录片,令士气大振。原来,刘响平时“有心”收集挖掘团队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并制成专题片,成为汽车团特殊的“精神食粮”。
一次,刘响跟随车队前往珠穆朗玛峰脚下的边防某部执行物资运输任务,这里的战友已经3个月没有看上电影了,部队提前开了饭,早早地在操场上集合等待。刘响冒着严寒接连放了两场,又连夜帮这个单位修好了搁置已久的放映机。第二天,刘响听说山上的哨所还有4名战士,就和电影组成员扛上电影机、发电机,爬上5600多米的哨所,为4名哨兵放了专场电影。
刘响每次出发前还总不忘带上几部科技、政策、娱乐等方面的藏语影片,当地群众一看到该团的车队经过,就奔走相告:“金珠玛米来了,有戏看了!”
团政治处主任余恒军高原汽车兵身体缺氧,但精神不缺氧,丰富的精神文化,让这些新时期可爱的汽车兵不再感到寂寞单调的同时,也为他们树起了强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