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近期的一个重点,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11月1日,在郑州举行的2008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这样说。
自从国家发改委公布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后,对医改方案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其中人们对具体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操作非常关心。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主要体现在到医院看病上。而且医院改革和各项改革密切关系,一切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来实现。”李玲说,比如我们的保障制度,如果保险方和医院方不断地在博弈,有效的资源就得不到最佳的利用。还有药物制度的改革,如果便宜的、可靠的药品生产出来,却得不到使用,这个制度也形同虚设。
从这个意义上看,公立医院的改革将是整个医改的核心环节。
但是,公立医院究竟怎么改?公立医院该如何定位?医改方案中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意见。
李玲认为,目前的医改方案只讲了医改的体系,这些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就像任何一个人都有心、肺、肝,但是给人分为男人和女人的话,就要有一个关键的区分指标,而这一点在我国医改方案中没有明确。我国未来的医疗卫生制度的模式是什么?各方面的争议非常大,很难达到共识。
提起医疗制度模式,世界各国都不尽相同。
有些是政府医疗保险模式,由政府办保险,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加拿大、瑞典、挪威、台湾都采用这样的模式。
有些是政府医疗服务模式,由政府直接举办医院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并不免费,而是老百姓支付起的服务。英国、丹麦、希腊、香港等都是这种模式,我国曾经也都是这样的模式。
此外,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以市场化为主的模式,但美国并没有实现全民保障。
“从医疗卫生制度的安排和演变上,国际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国家直接举办医疗机构的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李玲说,到底是政府来提供服务,还是政府来购买服务,这是此次医改中争议非常大的一点。
在很多学者看来,政府购买医疗服务比提供服务更有效。但李玲并不这么看。
“购买服务成本很高。”李玲说,购买是买卖双方的契约,而医疗领域是契约失效的领域。我们目前这么尖锐的医患矛盾,其实就来源于这个契约。现在的患者被商品化经济熏陶了以后,就认为我到你们医院里面,我花了钱,你就要包治好,没治好就是你医生的责任。
现在的医疗费用是由价格×医疗服务,购买服务的时候,买的是价格,还是最后的费用?谁来决定价格?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去医院看病是风险最小化。患者一定要尽最大的可能,看最好的医生,去最好的医院,用最好的药,做最好的治疗,这样才可以风险最小化。
在李玲看来,正是由于这些造成了在医疗市场上竞争往上走,因为患者愿意用高价,不会去选择低价的。对于医院的竞争,也许可以在表面上把价格降下来,比如免了挂号费,但让患者做一个CT检查,多吃一些药。如果政府埋单市场化,医疗将是一个黑洞。
“现在做的是既补贴供方也补贴需方,财务的保障双管齐下。”李玲说,长远需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模式。(记者 李松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