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 > 决策杂志最新内容

中国借调变迁史 推行公务员制度后进入新阶段

  借调变迁史

  吴成和

  借调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颇具中国特色。如果从时间上进行追溯,中国古代官场上就存在借调现象。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党中央就从各个解放区借调干部到延安工作。

  比如八年抗战时期的1944年,为了迎接中外记者延安访问团,周恩来与负责具体接待领导工作的杨尚昆,就从各个机关借调了一批优秀干部和翻译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大建设,借调干部在各个地方都普遍存在,后来关于借调的一些规则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不过,都没有具体的文件,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

  70年代末开始,文化战线借调搞创作,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一直到80年代中期。比如,刘心武写《班主任》之前,就从教师岗位借调到北京出版社。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教师一直是被借调的主要群体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被借调者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党委、政府办公室,文字材料的写作是重要内容,而教师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作家“大木”在80年代就曾有过两次借调经历,在他的小说《组织部长前传》中,将主人公“贾士贞”塑造成党校教师,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也正是在80年代,由于党校教师被借调的极为普遍,就成为借调中的“党校群体”,后来还相应的形成了“行政学院群体”。

  在80年代,借调成为向上级机关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被借调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许多许多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正是通过借调从而命运发生根本转折,走上从政之路,比如王岐山。80年代,“借调干部”作为一个专门的名称,流行一时,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10月,中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借调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人们对借调这个群体的关注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制度变迁背后借调人员的命运流转,也随之发生变化。

  可以说,中国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的15年,也是借调人员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时期,不管是生存状态还是未来出路,都是多元化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借调海关总署,任《金钥匙》杂志编辑;轰动一时的“彭水诗案”的主角秦中飞,也是一位借调干部。相对来说,最有名的借调人员,就是号称“最牛女秘书”的袁俏——2008年4月10日,一篇《广西师大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的帖子在网络论坛上广泛流传,在其配图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秘书袁俏,并与她合影。这位年轻漂亮的美女秘书引起了网友的好奇。其实,她只是湖南师大教务处一个普通科员,被教育部借调上去帮忙,担任本科教育评估组的秘书。从2005年9月至今,袁俏秘书曾先后参与了至少15个学校的教学评估。

  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在此前一段时期及实施以后,“清理”成为各地对借调人员较为普遍的做法。比如黑龙江省就正式发文清理借调人员。

  虽然各地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但这个群体依然在上演着自己的故事。随着网络论坛与网络博客的兴起,借调者具有了一个特殊的表达场所和渠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更加多层面地呈现出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袁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