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一声叹息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运宝 徐浩程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钱钟书《围城》里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借调上竟也是如此适合。
一方面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上升阶梯,一方面是冷暖自知的借调生活;一方面是想搭上借调便车的普通公务员,一方面是想尽快结束等待的弱势群体,“城”内“城”外显然两重天地。
如果我们将“城”内的他们看成一个群体,那么,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哪怕是一声叹息,反映出的都是制度层面的现实。但是,从来就没有冰冷的制度,每一个宏大叙事的背后,其实都背系着一个普通群体的命运流转。在目前阶段,从“借”到“调”,不仅意味着一种身份的改变,更是两套运行规则的转换。
作为中国官场中一个公开而又隐蔽的亚群体,在权利没有获得正规制度保护的前提下,被借调者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现实生活?这个亚群体又呈现出了哪些有别于其他的群体特征?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细致耐心的梳理。
因此,本刊选择了这个群体中的若干人物,通过面对面采访借调经历者、地方决策者以及行政管理专家,并辅之以调查问卷,来描绘这个机关亚群体的职业状态、生存现状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
尽管我们的描述还有很多残缺,但这种梳理是值得的。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亚群体,借调人员的命运流转,折射出的是借调这种流动方式的利弊;而借调演变的背后,可以管窥中国变迁的镜像。
|